吃百家饭穿百家衣 琼中女足创办人回忆成长史

22.07.2015  18:47

  从7月17日晚,瑞典征战2015年“哥德堡杯”世界青少年足球锦标赛上琼中女足夺冠消息传来,海南瞬间的沸腾;到7月20日,琼中女足载誉归琼。连日来,琼中女足精神被人们传颂着,琼中女足姑娘们挥汗拼搏的训练、比赛场景也深深烙在人们的记忆中。

  那么,琼中女子足球队究竟是怎样的一支光荣队伍,大山里怎样飞出了金凤凰?带着敬佩之心和好奇之心,南海网带你走近琼中女足,独家揭秘:琼中女足的前世今生。

   支教——引来琼中“足球种子

  2015年7月21日,南海网记者辗转周折在海甸岛见到了琼中女足的创始人谷中声老先生和几位见证人。琼中女足是在怎样的环境下建立的?创建女子足球的初衷是什么,遇到哪些困难和挫折?他们娓娓道来——

  2005年某月某日《海南特区报》刊登的一篇关于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面向全国发布到琼中县支教的报道再次引发来自山西省足球教练谷中声的“足球梦”,谷教练首先到报社找到了该篇报道编辑马良,马良又将正在琼中县进行支教专题报道记者凌利生(凌利生:海南资深媒体人,现任绿生活网络私家菜园项目总经理)介绍给谷教练,凌利生让谷教练先到琼中考察。

  记者与谷中声老先生一见如故,70多岁的老先生记忆依然特别地好,而且非常健谈。“我来到海南后,看到海南的女子非常能吃苦,她们长年肩扛手挑上山下山劳作,她们的勤恳能吃苦的精神深深地打动着我,突然萌发了我的海南‘足球梦’,决定在海南成立女子足球队。”谷中声先生说,他在1997年的时候曾向政府相关部门打报告申请成立一支足球队,但因种种原因未能获得批准。

  “琼中女子足球队的成立和成长要感谢媒体记者和当时琼中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琼中女足今天取得的优异成绩与省委省政府领导、爱心企业(人士)的关心和支持分不开。”谈到女足刚成立之初,谷老先生眼圈红润。

  经过几天的考察,五指山山区黎族苗族女同胞们吃苦耐劳精神再次感染着谷中声,他决定无论克服多大的困难,他一定要在琼中成立一支女子足球队,发展中国的足球事业,让山里的女娃飞出大山,让女子足球踢出国门。

  经原海南特区报记者凌利生引见,谷中声向时任琼中县副县长林海云(现任省商务厅机电和科技产业处处长)进行交流,表达了自己恳切想在海南琼中成立女足的强烈愿望。随后,副县长林海云将情况向县长、县委书记作了汇报。很快,琼中县时任县委书记董宪曾(现任省交通厅厅长)、县长曾平(现任省林业厅副巡视员)分别接见谷中声,经会议研讨后,谷中声得到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从此,琼中“足球种子”开始在琼中这片肥沃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创建——队员们“吃百家饭穿百家衣”成长

  位于海南省中部、傍依翡翠五指山的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是国家级贫困县,琼中女足就是从这个国家级贫困县飞出的金凤凰。

  据琼中女足创始人、首任教练谷中声介绍,2005年11月份女足刚筹建时,整个琼中县还没有像样的足球场,来自山区的姑娘们有的甚至还没有见过足球。当时琼中县政府预定琼中中学、民族中学和职业学校作为备选训练场,为了队员后期学习发展及其它综合因素,谷中声最后确定琼中中学为训练场。

  经过山区各乡镇遴选后,谷中声从300名侯选人中选了60名山区女孩作为预备队员。然后,谷中声带领60名预备队员将学校的操场平整后变成了足球场。当时的足球训练场不仅杂草丛生而且有些地方还是大石头。

  又经过3天的测试后,谷中声只留下20名队员。由于当时条件有限,队员考核测试只是进行了30米跑、立定跳远、年龄身高及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等方面。就这样,琼中女足第一批队员产生了。2006年2月15日,琼中女足正式开班成立。

  由于足球训练强度大,队员的伙食营养必须跟上。据当时琼中县负责教育卫生工作的副县长林海云介绍,当时县里财政确实很困难,初步将队员的伙食费定为每天每人2.5元,但队员们常常因营养跟不上,影响训练。后来,队员的伙食费又涨到5元钱。当时省级体育运动员平均伙食费在45元左右。

  这支青少年女子足球队刚成立不久,由于财政专项款不到位,琼中女足常常面临无资金的窘态。“有时队员的球鞋烂了又补,补了又烂,鞋帮子全脱落了,也没钱给队员买新鞋。”无奈,副县长林海云组织琼中县个体企业单位向足球队捐款,第一次募捐了3.5万元。“有爱心企业老板看到姑娘们的艰苦训练后,含泪为队员送来几双鞋子和衣物,孩子们训练真的太不容易了!”谷中声表示,刚筹建时,说琼中女足是“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的一点也不为过,有时队员们是“饿”着肚皮训练。

  据第一批队员王玺燕回忆说,当时训练经费很少,队员们有时受了伤也没钱买药,为以后落下了病根。

   败北——人们质疑这批“非洲女孩儿”能行吗

  海南山区里的孩子一般长得较为瘦弱、皮肤黑,再加上长时间的户外训练,队员们一个个被称为“非洲女孩儿”。

  总教练谷中声还清楚地记得2007年琼中女足第一次到广州比赛时的情况,当时她们获邀参加在广东英德的一场比赛,两场分别被对手打下5个和6个球,大比分败北。第一次比赛大败,队员决心苦练。但不久,教练肖山带领姑娘们到广东参加中学生联赛南区冬训,首场比赛就输了个0比8,第二场0比9。姑娘们开始不进饭堂,产生抵触情绪。

  为了鼓舞士气,谷中声提出“走出大山、飞出大山、踢出国门”的口号,这后来也成为琼中女足的队训。这时,社会上有些人开始质疑女子足球队是不是这方面的料,质疑这批“非洲女孩儿”能行吗?也有人开始质疑教练谷中声是不是真的想在琼中落根发展足球事业,实现足球梦。路过训练场的村民们开始嘲笑这批“”姑娘。

  随着有6名队员因足球考上本科大学和6名队员被广州足协引进,人们对琼中女足的误解在渐渐消失。同时,政府及社会爱心群体对琼中女足资助也逐渐增多,女足们的训练也越来越专业化,女足队员个体素质在不断跃升。

  2009年,在全国U16女子足球联赛中琼中女足获得第六名,在全国U16足球锦标赛中获得第三名;2010年,琼中女足成为海南省历史上首支冲进全国U18锦标赛的球队,并在该项赛事中获得第四名;2011年,琼中女足在全国中学生运动会女足比赛中斩获第七名,并且两名球员入选国家女子足球队中青集训队。谷中声和肖山的“用足球改变山里孩子的命运”梦想正逐渐成为现实。

   超越——山区铿锵玫瑰一举夺取“小世界杯”冠军

  为了改善琼中女足的训练场地和装备,琼中县原县委书记董宪曾曾经利用开会时机,拉动企业赞助足球队20万元资金;2007年,时任省委副书记、省长罗保铭就曾特批20万元专款,供琼中女足训练、比赛及建设基础设施;在队员集训期间,琼中县政府免费提供运动服、运动鞋,每月提供150元生活费,并为队员购买了连续4年的平安保险……琼中女足在政府和社会的关爱中茁壮成长。

  在2012年招收第三批队员时,教练肖山全面接管琼中女足。肖山教练也看中了琼中山区的女孩子能吃苦肯吃苦精神,挑选队员的首要条件是要“能吃苦肯吃苦”。在训练,肖山更注重发挥队员在速度、爆发力、柔韧性、灵活等方面的优势。同年,在全国大学生女子足球锦标赛中,琼中女足取得前三名的好成绩,部分队员进入了国家女子足球队国青集训队。

  10年磨一剑,北京时间2015年7月17日21时20分,在瑞典哥德堡市举行的2015年“哥德堡杯”世界青少年足球锦标赛U12女子组的决赛中,海南琼中女足在上半场一球落后的情况下艰难扳成1:1,并在点球大战中战胜瑞典阿卡德米女足,一举夺冠。七战七捷,琼中女足夺得海南足球历史上首个世界冠军。

  赛后中国足协副主席林晓华发去贺电:热烈祝贺琼中女足姑娘们!感谢您们为中国女足争了气,为国争了光。

  7月20日,琼中女足载誉而归,省委书记罗保铭在省委会客室亲切接见了琼中女足主教练肖山及12名队员,称赞琼中女足:“吃苦耐劳、拼劲十足、勇于追梦的精神是海南的宝贵财富”。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琼中女足已有21名队员走进高校,大山中的铿锵玫瑰飞出了大山,将足球踢出了国门。

编辑:叶霖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