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黎乡擦亮中医药名片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发布,提出要深入实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事业如何发展,再一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
位于海南生态核心区的白沙黎族自治县,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医疗条件在全省相对落后。然而,白沙黎族自治县人民医院(以下简称白沙县医院)有一项特色医疗服务却在全省范围内声名远扬,那就是以针灸为代表的中医药服务。近年来,该县积极发挥县医院中医部“龙头”作用,带动中医药事业发展,提升全县中医药技术及服务水平,在偏远黎族山乡擦亮了中医药的名片。
医生正在给患者做针灸治疗。立本守源
纯中医治疗重获百姓认可
走廊上张贴着宣传中医理论的画报和古代名医的画像;煎药房热气腾腾,飘出阵阵药香;治疗室医生正在给患者拔火罐、做艾灸;针灸室,医生用一根根银针刺入患者穴位……走进白沙县人民医院中医部,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传统。在这里,你看不到一个输液的吊瓶,甚至一盒西药。纯中医治疗,是这里医疗服务的最大特色,也是吸引省内外患者纷至沓来的重要原因。
“不输液,不用西药,坚持纯中医治疗,这在七八年前是不可能的事情。”白沙县医院中医部副主任杨永光介绍,受西医见效快、科学性等特点的冲击,中医药事业在白沙一度陷入低谷,“到上世纪80年代,全县只有符利文医生这一名中医硕果仅存,而且他当时已不做纯粹的中医治疗。”
白沙中医事业的转机,始于2000年。这一年,白沙青年罗海生从广州中医药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工作。2003年,罗海生开始在白沙县医院开设中医针灸科,通过针灸手法为患者治疗一些常见疾病,并于次年与符利文一起组成“二人拍档”,中医事业至此在白沙重新上路。
十多年来,在白沙县卫生主管部门和县医院的共同努力下,白沙中医药事业一步步发展壮大。全县中医药服务人员发展到74名专职工作人员(含卫生室人员);中医治疗项目扩大到电针、温针、艾灸、推拿、针刀、拔罐、中药熏蒸、脑针疗法等20余种;针刀脑针和纯中医疗法闻名全省,吸引着各地患者慕名而来。
“经过多年的宣传推广和口碑积累,纯中医治疗在白沙已经获得老百姓认可。”白沙县医院副院长、中医部主任罗海生介绍说,中医部如今是县医院最“火”的部门,每天接诊患者100-120人次,病人住院需提前一周预约。
“中医药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群众基础比较好,我们立本守源,坚持传扬国粹,最终重新赢得民心。”杨永光介绍,白沙县医院中医部始终坚持“中医为主,理疗为辅,古今结合,推陈出新”的原则,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的纯中医服务,在传统针灸推拿的基础上,加入现代医学手段,结合传统中医疗法与现代先进诊疗技术,找到最佳治疗方法。
医生正在给患者做针刀治疗。声名远播
省内外患者慕名前来寻医
“我四处求医问药,最终发现这里的治疗效果是最好的。”11月5日,家住海口的蔡女士时隔1个月后再次来到白沙县医院中医部求医,她非常感慨地说。
今年3月,蔡女士发现自己得了一种奇怪的病,头部会不由自主的往右偏,经医生诊断,蔡女士患有痉挛性斜颈。考虑到手术的风险性,蔡女士选择中医疗法,但经多方治疗不见改善,最终辗转来到白沙求医。
“到白沙求医的时候,我的病已经严重到走不了路、吃饭时需要家人帮忙扶着脖子才能勉强完成的程度。”蔡女士说,在白沙县医院中医部通过脑针、针灸、理疗等中医药综合治疗后,她的病症明显改善,短距离行走、自主吃饭已没有问题。“在这里我找到了康复的希望,所以我今天又来住院进一步治疗。”蔡女士说。
蔡女士只是众多外地求医者中的一位。据罗海生介绍,经过多年发展,白沙中医已声名远播,前来求医问药的患者络绎不绝,除本省居民外,还有从广东、广西、香港、新疆等地慕名远道而来的患者。据统计,2018年,白沙县医院中医部住院患者共1314人,其中有247人来自县外,168人来自省外,县域外住院患者占18.8%。
“中医部共47张病床,使用率高达90%,经常因为病人太多,不得不加床。”罗海生介绍,白沙全县仅20万人口,县城常住人员不过3万,正常情况下,这么一个偏远山区县,难以撑起这么大一个中医部,但因为县域外患者比较多,才造成了中医部今天一床难求的局面。
黑龙江籍“候鸟”老人刘海侠73岁的母亲因脑梗后遗症半身不遂,多处求医未果,今年在白沙县医院中医部经过纯中医综合治疗8天后,感觉有了好转。“真没想到白沙还有这么好的中医服务,一定要多加宣传,让更多人知道。”刘海侠高兴地说。
新建落成的白沙中医药康养中心即将投入使用。广纳人才
中医药服务水平稳步提升
中医药学是一门复杂的学问,易学难精。对中医药事业来说,除了要面对西医的冲击之外,还要面临中医药学人才短缺的巨大难题,在白沙县尤其如此。罗海生介绍,由于地处偏远、条件艰苦,很多外地的人才不愿意到白沙来工作。中医药服务人才紧缺,成为横亘在白沙中医药事业面前的一道难关。
为解决人才紧缺难题,近年来白沙积极抓好中医药人才培养工作,采取招录引进、在职培养、接受进修、巡回医疗、轮流下派、跟班学习培训等多种形式,努力提升基层中医药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一是积极引进候鸟型人才,二是拓宽招录中医药类别人才;三是组织县内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参加资格考试;四是加大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基层人员技能。
“起初,我们中医部只有‘4匹老马’,也就是符利文等4名老中医。如今,已有医师19名、护士15名,其中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2名。这对一个山区县医院的中医部来说,已经是兵强马壮了。”罗海生高兴地说,随着人才数量的不断增加,白沙的中医药服务水平稳步提升。
去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开始托管帮扶白沙县医院,让白沙县医院中医部的发展又上新台阶。以院长许金明为首的新一届领导班子统筹规划、整体布局,从中医部亚专科发展到人才梯队建设、设备和器械添置,着力发挥中医药特色在医院各临床学科中的渗透和结合,中医部已从单一的针灸科发展成为集中医临床、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一级临床特色专科,也是省内二级医院中少数能开展针刀治疗技术的特色专业科室。
据介绍,白沙县医院正在筹建的中医康养中心和运动康复科,今年底即将启用。而随着中医部病房大楼明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白沙县医院中医部将建立以针灸(针刀)、运动康复、康养(治未病)为主的中医药服务体系,成为推动白沙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一大引擎。
2016年,白沙县医院中医部荣获“海南省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和“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荣誉称号,2017年荣获国家民宗委和国家中医管理局联合颁发的“全国少数民族医药工作表现突出的集体”奖,2018年获“第一届海南省中医青年医师急救技能大赛团体优秀奖”,2019年获海南省卫健委颁发的第二批“省级中医重点专科—针灸科”牌匾。
以点带面
药材种植医疗康养共发展
海南岛气候极佳,生态优良,是我国南药的主产区。位于海南岛生态核心区白沙县,药材资源也十分丰富,槟榔、益智、灵芝、巴戟天、裸花紫珠等,都是白沙比较常见的中药材。近年来,白沙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结合扶贫攻坚工作,大力推动药材种植,打造南药加工基地。
青松乡是白沙最偏远、最贫困的乡镇之一。目前,该乡利用林下套种益智3万余亩,年产值近2000万元,已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白沙全县槟榔种植面积达2.8万亩,益智种植面3万余亩,南药种植已初具规模。
白沙县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陆志干介绍,为进一步加强中药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不断提升中药材的质量,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白沙县卫健委正致力于开展中药材产业扶贫工作,将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海南分所一道推动白沙贫困地区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
“中药材种植,只是白沙中医药产业发展的一部分,医疗康养是另一个重要发展方向。”陆志干介绍,依托新建的茶城医院,白沙正在打造集中医药治疗、运动员康复、医疗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中医药康养中心,探索新的健康产业发展模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中医康养服务需求。
陆志干表示,在全县中医药医务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白沙的中医药事业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发展不平衡、人才缺乏、信息化建设滞后等问题。下一步,该县将继续扎实做好中医药事业宣传,大力培育和引进中医药人才,进一步提升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多举措促进中医药产业发展,努力推动白沙中医药事业再上新台阶。
人物
中医罗海生
扎根山区传“国粹”
他年纪不大,40岁刚出头,可已经是中医界的“一匹老马”、远近闻名的好中医,20年的行医生涯,他不仅带出了一批中医骨干,也让中医这一国粹在白沙这个偏远的山区县发扬光大。他就是白沙黎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副院长、中医部主任罗海生。
罗海生出生在1977年,那个时候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白沙缺医少药,黎族群众有个头疼脑热、蛇虫咬伤等疾病,经常是自己到山里采些草药煎服。受此熏陶,神奇的中草药从小就在罗海生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
高考填报志愿时,罗海生的父亲想让他去学西医,可痴迷中医的罗海生不愿意,偷偷跑到教育局改了志愿,最终如愿进入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学习。在大学学习期间,罗海生的中医学课程成绩一直排全班前五名,而兼修的西医学课程只能排在中下游。“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正确的。”回忆往事,罗海生开心地说。
2000年大学毕业后,罗海生回到白沙,进入白沙县人民医院内科工作,这一干就是20年。20年来,罗海生边工作边钻研,不断提升业务水平,不仅针灸技艺精湛,还成为省内为数不多的掌握针刀疗法的医生。
“我们不断在学习、进步,不是大家印象中的老古董。”采访过程中,罗海生翻出一段抖音小视频,展示他独创的骑马式整脊疗法。“我们中医部规定每人每周至少要发一条微信美篇,有时候也发抖音,就是希望利用新媒体技术更好地宣传中医中药。”罗海生说。
而骑马式整脊疗法,也正是罗海生钻研业务的最好例证。10多年前,一名建筑工人扭伤了腰,趴在皮卡车上来求医,一路颠簸到医院后,发现腰伤竟然奇迹般地好了。罗海生当时很纳闷,便动脑筋琢磨,结合临床试验,他发现了骑马式整脊这一独特的疗法。他的这种独创疗法,可以在短短几分钟内治愈急性腰扭伤病人。
如今,年仅42的罗海生,已成了白沙县医院的一张名片,不少患者慕名从广东、重庆专程到白沙来找他做中医治疗。当初力荐他学西医的老父亲,如今也成了中医的拥趸,隔三差五便找罗海生做中医保健治疗。
其实,学中医还是挺好的!罗海生笑呵呵地说,眼见一个又一个病人在自己手下康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而通过自己的坚持与努力能够让中医药事业在偏远黎乡发扬光大,更是值得骄傲。
(本版策划 撰文/徐一豪)
编辑:叶霖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