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医生罗海生:山区医院的“名招牌”
罗海生用中医针灸技术为病人解除了痛苦。杨勇 摄
人物介绍:罗海生 白沙黎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中医科主任 推荐人(单位): 白沙黎族自治县卫生局
“打针吃药都不管用,扎几针就全好了。”8月12日上午,在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人民医院中医科的过道里,70多岁的陈玉娟伸出胳膊抬起来,又用力握了握拳,向该院中医科主任罗海生展示自己的恢复情况。
因为摔伤造成手臂不能做弯曲、抬升的动作,陈玉娟还同时伴有跟痛症,厉害的时候路也不能走。经过两个月的中医治疗,花了2000多元,她的身体基本恢复了正常,这让陈玉娟非常开心。
别看罗海生年纪不大,但对中医技能的钻研让他成为了白沙人民医院的“招牌”。不少患者慕名从广东、重庆专程到白沙找他治病。
1995年,18岁的罗海生告别白沙,来到广州中医药大学学习。毕业后,他又告别了城市的繁华,带着一身本领重回白沙山区。
初到白沙人民医院,他被分配到内科担任一名住院医师。学西医的医生一年后就可以独立值班,但罗海生跟班了两年。但是,空怀一身中医本领却无处施展,让他颇有些怀才不遇。
2002年,医院派罗海生到广州中医药大学附院进修了半年针灸推拿技术。2003年,停办多年的白沙人民医院中医科再次恢复,罗海生成了中医科里唯一的医生。
当时,刚恢复的中医科里,各种仪器残缺不全,治疗床只有3张,启动资金仅2000元。一切都要从零开始。
虽然条件艰苦,热爱中医的罗海生仍然用心开展工作。每每看见患者经治疗重新获得健康,罗海生由衷地替他们高兴。若遇见自己治不好的患者,他会遍寻资料,竭力寻找答案。
2004年底,罗海生到北京进修针刀技术2个月。为了替医院节省开支,他住在木樨地的一家地下室里。进修归来,他拿母亲第一个“开刀”,一举治愈了困扰母亲20多年的颈椎病。
如今,作为治疗顽固性疼痛重要手段的针刀技术,已经成了该院中医科的“拿手戏”。每天该院都有几台甚至10多台针刀手术,痛症的治愈率达80%以上。
在罗海生的努力下,中医科的医护队伍发展到现在的17人,固定资产由原来的1000元发展到现在的60余万元。2012年,在白沙人民医院新住院大楼,中医科占了整整一层,面积达1400多平方米。
“罗医生拥有一颗医者仁心。”同事们说,遇到年老反应迟钝的患者,罗海生耐心细致诊治并解释病情;遇到儿童哭闹不肯配合的,会扮鬼脸逗哄孩子;遇到经济困难的,会主动给他们减免费用。遇到路远的门诊患者,他还会安排患者提前诊治,以便他们能在天黑前赶回家。
“选择了,就不放弃。”面对外面世界的种种诱惑,罗海生的回答掷地有声,“我会一直扎根山区,为更多百姓服务。”(记者 杨勇 特约记者 陈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