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亭番庭村成立村民旅游合作社 发展乡村旅游 贫困户当上股东挣工资拿分红
■ 本报记者 况昌勋
或攀爬于青山之中,或嬉戏于绿水之滨,或劳作于涌动的稻浪之间,或露营于柔和的星空之下。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三道镇番庭村,正在成为旅游新景点,“陶醉”着八方来客。
然而,这座“天生丽质”,毗邻呀诺达、槟榔谷两大景区的村庄,却一度陷入发展困境,村民人均年收入仅有1000余元。
番庭村,如何翻身?如何让青山绿水变成致富的资本?经过思考研究,番庭村奏响了乡村旅游脱贫“三部曲”:从危房改造、美化绿化让青砖碧瓦成景点美色,到成立合作社打造乡村旅游,再到夯实特色产业门前淘金,引导着村民、特别是贫困户走向脱贫致富路。
整村推进
小村新颜 山青稻黄
十月的番庭村,山青稻黄。走进村中,画有黎族纹饰的房屋迎面而来,村道干净整洁、两旁绿树成荫。沿着石子铺就的村道行走,两旁金黄稻谷随风翻动,河水汩汩流动,等待着客人的到来。
“一年前,番庭村还是脏乱差臭,杂草丛生、粪便横流。”驻村扶贫干部高育辉说,番庭村主要收入来源依靠橡胶,胶价持续低迷,不少村民生活困难,公共环境也自然没人关心。
如何让番庭村脱贫?保亭县委、县政府深入研究番庭村特点。“刨去房屋破旧、脏乱差,番庭村生态环境非常好,有山、有水、有稻田,旅游资源丰富,又毗邻保亭两大景区,区位优势凸显。”保亭旅游委主任林孟地说。
虽说番庭村“底子好”,但做旅游首先还是要“梳妆打扮”。清理垃圾、危房改造、硬化道路、绿化美化公共场所……去年,政府投资金、村民投劳,番庭村开展了整村推进,对村容村貌进行了综合整治。同时,配套建设旅游厕所、标识系统、露营基地等旅游设施,提供自行车、趣味运动道具等旅游设备。
“把房子改造了,卫生环境变好了,人干事也有精神。”建档立卡贫困户黄秀金说道。
经过数月的努力,番庭村绽放出美丽的容颜,也正式踏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全域旅游
58家农户 全成股东
10月4日,数十人的旅游团来到番庭村。游客陈敬宽携家人,带上帐篷随团进村。白天,他领着孩子们参观稻田,看大米从哪里来;傍晚,吃着长桌宴,唱着山歌、跳起舞;入夜,躺在帐篷之中,数着天上的星星。“山好、水好,人更好。”陈敬宽说,番庭村之旅非常难忘。
“5月底,我们开始推出番庭村旅游产品,就深受省内外游客的青睐。”林孟地说,最多的一次接待了300人的旅行团。
游客的到来,让最初“心中没底”的村民增强了信心。村民王明理因病因学致贫,在建设露营基地时,要占用他家半亩槟榔地。“刚开始非常不舍得,槟榔占家里收入的比重不小。”王明理说,现在发现旅游带来的效益更高,当初忐忑中做出的选择,很值!
在政府的引导下,番庭村成立了村民旅游经济合作社,包括贫困户在内的58家农户全部成为股东,实行年底分红,预计能分到5000元-1万元。王明理妻子黄月花还在合作社打工,接待旅行团时在餐厅洗碗,每次可拿80元的工资。
由于村民素质参差不齐,并且从未做过旅游服务业,三道镇政府找到了热心企业家彭丽华,以个人名义参与到合作社的管理和番庭村旅游市场的开拓。“合作社成立了餐饮部、演艺部、财务部、市场部和外勤部,工作人员全部由村民大会选举和推荐产生。”彭丽华说,特别是财务部,一个出纳、一个财务,都是村民大会选出来的、值得信任的村民。
特色产业
土特产品 供不应求
游客进村,带来的是消费,带来的是商机。“以前,椰子都是卖给收购商,2元/个,而现在就可以直接卖给游客,5元/个。减少了中间环节,游客觉得便宜愿意买,我们也赚得更多。”黄秀金笑着说,几批游客的到来把村里的土特产都买光了。
“不是担心没有游客消费,而是担心土特产太少。”三道镇副镇长黄少鹏说,下一步要扶持村民发展土特产业,通过游客的消费,让村民赚钱。
“合作社的分红不能成为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彭丽华说,我们要开发更多的旅游商品,激发游客消费欲望,让村民在家门口销售农产品,增加收入来源,从而脱贫致富。
彭丽华也计划着,在露营基地的道路两旁打造成一条“土特产商品街”,规范产品品质、价格,做成质优、诚信的惠民商品街。在商品街上,引导村民销售当地水果、生态有机大米、竹制木制手工艺品等。“除了集体餐厅——长桌宴,我们也引导、培训有条件的村民在自家开农家乐,招待散客。”彭丽华说,还有一些村民家中有闲置的房屋,可以做成民宿。
(本报保城10月1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