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控制》:社会的巨大照妖镜

21.10.2014  19:28

  中新网10月20日电 台湾《联合报》20日刊发影评文章称,《控制》是一部用悬疑包装,将婚姻关系描写成无底黑洞的心理惊悚剧,交给擅长塑造气氛的戴维芬奇执导,确实拥有相得益彰的巧妙合适。影片层次越见繁复精彩,让本来似是单纯夫妻对立的婚姻实录,终成整个巨大社会的照妖镜,而非只是流于“致命的吸引力”或是“史密斯任务”般的狭隘格局。 

  文章摘编如下:

  首先是叙事。和旧作“社群网战”一样,戴维芬奇将故事中对立双方的观点,都做了充分的铺陈,并没有明显是非曲直的决断。“控制”更复杂有趣的是,透过妻子在结婚周年纪念日的失踪,我们交错聆听来自丈夫的抱怨,以及妻子日记本里楚楚可怜的旁白自述;到了中段,突然观点一下子翻转,那个妻子的自述配合着她的“变脸”,也渐渐演化成事实的真相。小说作者吉莉安弗琳自己下手改编剧本,既找到新的诠释方式,亦未违背原典的精神,成功建立基础。

  我们很少看到,敢在中场就把“”给解开的悬疑片型。当妻子的踪迹出现之后,“控制”也从原本的寻人主轴,骤变为另一种奇诡而不可测的新情调。原来,最可怕的并非人性扭曲或谋财害命,而是从众的愚昧与无知。说来说去,干卿何事的旁观者们,竟是最冷血而荒谬的事件共犯。

  在电视新闻里自由心证、指导办案的妖艳女主播,和两个警探无论是刻板印象或误导所造成的错判,其实全都是殊途同归;律师利用媒体、民众自视正义的鞭笞,最后制造出的结果也没什么两样。就像夫、妻说法各异,但究竟在这椿婚姻关系之间,是谁控制住谁、哪个负了哪个?恐怕故事越说到最后,越没有人能给得出答案。

  如同片终妹妹蜷缩在一角的哭泣,最可怕的不是真相为何,而是明明清楚、却又不得不随波逐流的无奈,那才是看不见尽头、最深邃的内在恐惧。

  身处在台湾的你我,看着“控制”里逐渐失控的整场闹剧,简直足以感同身受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虽然片长近两个半小时,但全片几乎没有冷场,戴维芬奇把不同观点循序渐进地编织进来,层次越见繁复精彩,让本来似是单纯夫妻对立的婚姻实录,终成整个巨大社会的照妖镜,而非只是流于“致命的吸引力”或是“史密斯任务”般的狭隘格局。(涂翔文,影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