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洋内涝不再苦 稻谷瓜菜香正浓
自2011年以来,我省投入37亿元进行土地整治惠及数十万群众
田洋内涝不再苦 稻谷瓜菜香正浓
■ 本报记者 邵长春 通讯员 尹建军 苏恩飞
受台风“妮妲”影响,琼北普遍出现降水。8月2日一大早,澄迈县瑞溪镇沙田村村民曾德利就来到自家的稻田查看水情,看着绿油油的稻苗,他感慨地对记者说,在田洋整治前,如果遇到台风天气,或者降雨大一些,田地就会成为一片汪洋,而现在再也不用担心了。
以前每到雨季,沙田村800多村民就分外担忧,由于地势平坦低洼,加之排水不畅,一下大雨村子必然内涝。村党支部书记曾德柯说,沙田村一带原来的泥土排水沟直径只有80公分,而且经常被堵住,不仅是沙田村,附近几个村都饱受内涝之苦,农业生产更没有保障。
2014年国际洋和大东洋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几乎同时开工,随着项目建成彻底改变了这一尴尬局面:两个田洋整治项目总规模达到1373公顷,总投资超过8000万元;经过两年多的建设,两项目已平整土地上千亩,兴建灌区和排沟128条共计73.6公里,修建一、二级田间道路近百条,挡土墙54公里;此外,还修建了拦水坝、农桥、水塘等一批农村基础设施。
记者到现场时看到,宽敞笔直的田间水泥路纵横交错,一条条混凝土灌渠穿过田间地头,宽达11米的排沟内水流滚滚。澄迈县土地储备整理中心主任陈源说,通过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和道路工程等措施,直接改善项目区耕地的田面平整度、灌溉排水条件,提高了其抵抗侵蚀、雨水冲刷等能力,提高了土地的利用价值。
对于当地村民来说,更重要的是减少了自然因素对耕地质量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曾德利告诉记者,他家有两亩地,原来担心内涝,低洼地全年只能种一季水稻,而如今他每年不仅可以种两季水稻,还可以种一次冬季瓜菜,收入大大提高。
陈源说,通过田洋整治,提升当地做精做优热带特色现代农业能力,走集约化、设施化、标准化、精细化、生态化、品牌化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也改善了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出行条件特别是项目实施后改善了生态条件,减少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提高环境承载力,使得乡村和农田环境更加优美。
而在昌江黎族自治县,经过两年多的建设,海尾镇白沙村农田整治项目日前通过初步验收,此前曾因灌溉设施缺乏等原因大面积撂荒的近3000亩耕地,现在成了高标准农田,并正逐渐发展为我省又一雪茄种植基地。
昌江土地储备整理中心主任李文高说,为开展昌江海南雪茄基地建设,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打造该县农业品牌,从2014年4月开始,县政府拨专项资金对项目涉及的2943亩农田进行改造,投入资金2969万元。
两年来,通过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配套完善了区内农田基础设施,农田有效灌溉率达到90%以上,基本实现了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田间道路和生产道路的修建也更便于耕作,提高了集约化程度和机械化水平,达到田成方、路成网、渠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的效果,大大提高了耕地质量。
据了解,自2011年以来,我省共投入37亿元进行土地整治,惠及39万群众。“十三五”期间,我省还将通过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建成60万亩高标准农田,并加大补充耕地力度,通过土地整治新增耕地10万亩。
(本报金江8月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