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的魅力

24.08.2015  09:09

 

  从2005年上海首次举办黄金大奖赛,到2010年上海承办钻石联赛,再到今年北京承办世锦赛,我国一步步填补了没有顶级田径比赛的空白。而此次北京田径世锦赛的举办,还有一层更重要的意义:它颠覆了中国人对田径的传统观念,田径不仅仅是竞技和奖牌,巨星间的较量还可以被浓缩成如大片般的精彩连续剧,在北京鸟巢里上演。

  田径是我们每个中国人最早接触到的体育运动项目,而且很多人最早都是通过田径感受到运动的乐趣和魅力。孩提时代,我们都有过参加学校田径运动会的经历,不管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我们都曾奔跑在学校的操场上,或跑或跳或投掷。那时,我们每个人最大的梦想就是在全校运动会取得好成绩,如果能入选校队参加区里的运动会,那更是件令其他同学羡慕不已的事。

  据史料记载,公元前776年,在古希腊阿尔菲奥斯河北岸,在宙斯神殿旁种满橄榄树的奥林匹克运动场,举行的第一届古代奥运会上,只有田径或者说只有跑这样一个项目。因此,田径比赛是奥运会最古典也是最经典的项目。它是现代体育发展的源泉,是一切体育比赛的基础,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体育水平和潜质的标尺。

  1896年在雅典举办的首届现代奥运会上,比赛项目有田径、游泳、举重、射击、自行车、古典式摔跤、体操、击剑和网球9个大项,但是,田径一个项目就设立了12个单项,是所有大项中设项最多的。如今,奥运会上的田径设项已达47个,仍然是所有大项中最多的,其次是游泳。因而,也就有了“得田径游泳者得天下”的说法。同时,田径运动是奥运会最受欢迎的项目之一。从100米跑到42.195公里的马拉松,从铅球到跳高,都是奥运会上最受关注的比赛,也有着众多的世界体坛巨星。

  从很多角度来看,田径运动都是奥林匹克精神的化身。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在田径运动中都可以得到体现。因而,田径更是被人们冠以“运动之母”的美誉。

  田径之所以能够成为运动之母,正是因为其是人类最本原的本能,人生来会跑步、会跳跃,人却不可能生来会游泳、会踢球,或许田径的观赏性不如对抗类项目那么激烈,但是从人类的本原出发,每一个项目都自有其魅力。换句话说,球类项目的对抗在于击败对手,而田径项目的对抗在于挑战人类极限,跑道上的每一个人都代表着我们挑战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

  已故著名作家史铁生在他的《我的梦想》中认为,田径运动的魅力不在于记录,人反正是干不过上帝的;但人的力量、意志和优美却能从那奔跑与跳跃中得以充分展现,这才是它的魅力所在。

  史铁生这篇文章是在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之后写的,他写道:“你看刘易斯或者摩西跑起来,你会觉得他们是从人的原始中跑来,跑向无休止的人的未来,全身如风似水般滚动的肌肤就是最自然的舞蹈和最自由的歌。”史铁生21岁后就没有再站起来,但他是中国发现田径美的先行者,他说:“我是第二喜欢足球,第三喜欢文学,第一喜欢田径。我能说出所有田径项目的世界纪录是多少,是由谁保持的,保持的时间长还是短。

  不过,坦率地说,中国人对田径运动的痴迷程度远不如欧美人,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田径的整体水平一直无法进入到世界先进行列,另一方面,诸如刘翔、朱建华那样的田径巨星几十年来一直凤毛麟角,虽然每届奥运会上中国田径几乎从未空手而归,但是对于只注重金牌的国人来说,前几名带来的吸引力是不够的。当然,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我国举办的最高水平的田径国际赛事少之又少,大家很少有机会像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那样亲眼见证博尔特创造历史。

  此次田径世锦赛在我们家门口举办,尽管中国田径队不可能像乒羽项目那样轻松摘金夺银,但在家门口的亮相,无疑能够给更多人接触田径项目的机会。

  或许,北京田径世锦赛过后,会有更多的普通人走上跑道,开始慢跑,开始健身,开始让自己的身体动起来,这些都会是北京田径世锦赛留给我们的财富。虽然我们永远也不可能站上世界舞台,但我们都有机会享受田径之美,享受田径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