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敬业精神追梦 以实战状态接班

26.11.2014  17:40

 

  本报前段时间有关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年轻人实干创新的报道《让青年以实战的状态接班》,在青年中引发热烈讨论,不少科研单位的团委都召开了专题学习会,深入讨论这篇报道。比如,三院304所某团支部委员王珊在讨论中的发言,就激起了很多人的共鸣。她说:“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应全身心投入工作,发挥青年创新创造力,勇于接受急难险重工作任务,以实战状态迎接每一个挑战,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以实战状态接班。”

  拿什么去接班,用什么样的姿态去接班?航天事业的年轻人用让美国同行“害怕”的团队实战精神,给同龄人作出了示范。去年“五四”青年节时,习近平总书记也是选择了到航天城与这些优秀的年轻人座谈,鼓励他们要立足本职、埋头苦干,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用勤劳的双手、一流的业绩成就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献身航天事业的青年,没有辜负总书记的嘱咐,没有辜负自己的青春和这个时代,用敬业精神追梦圆梦,在实战状态中接班。

  这些年轻人没有什么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也不擅煲心灵鸡汤,触动同龄人的是他们身上实干实战的敬业精神。人和心都在一线,没有一刻闲置——这就是他们十年如一日的工作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到了最后200米没有退路的时候,依然坚守——这就是他们对实战的理解。没有对职业深沉的爱,没有对岗位深切的敬,没有对这份事业发自内心的投入与热爱,很难进入这种实战状态。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敬业”和“实干”在少数年轻人那里成了贬义词,成了演讲稿里的动人修辞,在现实中却唯恐避之不及。好像没有本事的人才要敬业,没背景的人才需要埋头苦干,靠“职场宝典”混上位那才是本事,靠亲爹就可以接班、靠干爹就可以升职、靠关系就可以加薪,何须埋头苦干勤劳奋斗?这种消极灰暗的认知,也许只是给自己的惰性找一个堂皇的借口,将不想埋头苦干的原因推给了外人和体制。其实,青春如果没有实干,梦想永远只是空想。很多时候,我们习惯于把责任推给别人,推给一个抽象的体制,然后理直气壮地抱怨,却不想行动起来去改变去追求,去脚踏实地拼搏。

  年轻人都很崇拜那些财富英雄,景仰马云,推崇马化腾,津津乐道于他们今天的成功与财富。很多人的悲剧正在于,只看到了成功人士今天被鲜花和掌声包裹着的牛气,却看不到他们当年一步一步勤奋实干敬业创业时的苦干。我们只看到刘永好今天的辉煌,却看不到刘永好当年做鸡饲料时的艰辛;只看到马化腾今天的光环,却看不到当年他创业时的困顿与坚持。真正读懂了他们的故事,就会明白敬业是多么的重要,只有像“傻子”一样的坚持,才会有牛气冲天的结果。

  也许这段话应该被每个在敬业问题上还在迟疑的年轻人记住:你总看到有些人不费吹灰之力就创业成功,总有些人不用怎么听课每次考试都拿第一,总有些人不用努力也能找到工作,也总有些人轻而易举就能得到升职机会。你大概以为他们都比自己聪明,你只是没有察觉,在你看不到的时候他们比你更努力,在你怀疑自己时他们依然在坚持。有志青年,就应该追求这种活法,只有这样,你才能获得接班人的资格。

  成功人士徐小平说过一句话,平凡却有冲击力——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而幸福的奋斗者都是一样的:他们好学、敬业、热爱自己的行业,在别人看来特别简单、没什么意思的行业里,凭借敬业和重复实践的意志,作出卓越的事业。确实如此,我们不要好高骛远,不要心比天高却凌空蹈虚,敬业实干是我们迈向成功的唯一资本。不要沉浸于马云的“奇迹”中不能自拔,你真正的人生楷模一定不在畅销书和成功学里,而在你旁边:你想做小生意,榜样就是邻近小饭馆那个敬业的老板;你想成为工程师,榜样就是单位里那个敬业的同行;你想成为大作家,榜样就是隔壁那个夜里总亮着灯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