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市场之手”提升公共服务质量

16.11.2015  11:11

  近日,海口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了《海口市政府购买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明确了政府购买服务的具体事项,共有6大类332项政府服务事项被列入《海口市政府购买服务指导目录》。(11月15日《海南日报》)

  当前,利益分化,需求多元,政府管理千头万绪,如何为公众提供及时高效的服务,不仅考验着政府部门的服务水平,还考验着政府部门的管理智慧。将6大类332项政府服务向社会购买的做法,是海口市适应形势变化,借助市场力量完善政府服务的一次重要尝试,不仅有利于提升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还可有效破解政府大包大揽的弊病,为政府机构“瘦身”提效。

  其实,政府购买服务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全国各地都在尝试,但每次政府购买服务政策的出台总能成为关注焦点。之所以如此,正是因为它契合了当下人们对市场化改革的期盼。“让市场的归市场,政府的归政府”,这种权责明晰的期许看似简单,实则不易。长期以来,公共服务为政府部门独自垄断,社会力量无从参与。在这种边界难明、权责难清的格局下,将公共服务释放出来,对公众来说,无异于“虎口拔牙”,而对政府部门本身来说,无异于“自割骨肉”。可喜的是,随着改革力度的加大,政府职能出现转变,诸如行政审批缩减、公共服务外包等政府部门“自我瘦身”的新举措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愈加凸显。

  政府购买服务,是将监管与服务分离的有益尝试。长期以来,政府既是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又是公共服务的监管考核者,“自己监督自己”,这明显是权责不清、角色错位,难免使监管形同虚设。另外,公共服务专业性较强,而政府部门人员、资源都很有限,往往无法提供及时优质的公共服务。在“购买服务”的模式下,政府部门退出公共服务的供应,地位更加中立,可以排除利益干扰,充分发挥监管职能。同时,还能最大限度吸收社会资本,使“好钢用在刀刃上”。这种权责明晰、分工合理的服务方式,不正是人们所期盼的吗?

  政府购买服务,可破解政府机构“既养事,又养人”的弊端,促进机构改革。以往,政府办一件事,就要新建一个机构,扩充一批编制,养一班人。结果机构和人越积越多,而事情却越来越难办,诸如推诿扯皮、越位缺位等不实现象层出不穷,不仅导致公共服务不能及时供给,政府的公信力也大大受损。将公共服务推向市场,借社会之力筹办,既节省了成本,又提高了效益,政府只需发挥监管职责,便能提供高效优质公共服务。

  政府购买服务有着诸多利好,但并不意味着政府可以撒手不管,这反而对政府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首先,政府部门要做好调研、评估,弄清楚民众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服务,不能拍脑袋决策。其次,公共服务外包,要在公开透明的严格程序下进行,严防在招投标过程中出现暗箱操作、利益勾结等行为。另外,在职能明确的情况下,政府部门更需履行好监管之责,要根据目标要求、群众意见等制定科学的考核标准,将不称职的供应者及时剔除,让真正有责任、有能力的社会力量发挥应有作用。(张成林)

编辑:凌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