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工匠精神建设“最好最美海南”
先哲老子在《道德经》中断言: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上海团审议时,形象地用了一个比喻: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
同一天,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
连日来,本报观察员在聆听海南团代表审议时,也感受到了强烈的共鸣:弘扬工匠精神,像绣花一样精细化建设海南。
一
三十而立。明年海南将迎来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纪念。
自己和自己比,无论是GDP还是地方财政收入,无论是城乡环境还是城乡居民收入,海南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站在这样一个历史新起点上,如果我们反躬自省,一定会发现,尽管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就。但是,我们最为欠缺的恰恰是工匠精神,是像绣花一样精细化推进各项工作。
海南初步建成了一批5A、4A级景区景点,以及几乎是全世界相对密度最大的五星级酒店群,已经环岛形成“五星级酒店链”,但是,我们在景区景点乃至旅游标识物设置的精细化上,在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上,在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上,在深度挖掘海南独特的历史文化上,在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自身素质上,仍然明显缺乏精细化。
海南坐拥得天独厚的气候、日照等条件,但长期以来,农业却成为海南产业发展中的短板。因此,今年省长刘赐贵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打造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王牌”。下大气力调精调优农业结构,调减甘蔗、桉树等低效农业,增加热带特色高效农产品有效供给。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
为什么中部山区个别优质农产品供不应求却难成规模?同样是种地瓜,有的地瓜卖两三块钱一斤,澄迈的桥头地瓜为什么能卖到十多块钱一斤?优质鹅整只卖,为何不如切成鹅肝、鹅掌、鹅肉分开卖更能提高附加值?这些问题都可以归结为精细化程度不够。
大到重大项目建设,小到交通标识设置,都需要我们弘扬工匠精神,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彰显海南的好与美。
二
这两年,有关海口的最热词汇之一,一定离不开“双创”;有关三亚的最热词汇,一定离不开“双修”“双城”。
热词的背后,其实都是以这些工作为抓手推进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海口美舍河改造,2000多条背街小巷的变化,数十条断头路被打通;三亚公共沙滩边的违法建筑被拆除,昔日秃山重披新绿,城市公园数量逐步增加;琼海各风情小镇建设风生水起;儋州城市发展日新月异,正在成为资本角逐的新洼地……
不仅如此,借助数字地理,越来越多的海南城市实现了网格化管理,借助12345等综合管理平台,一处水管爆裂,一块窨井盖缺失,都可能得到快速解决。同时,海鲜排档管理、水果摊管理等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正在逐步完善。
事实上,海南已经尝到了精细化管理的甜头。只是,我们还需要更多的精细化管理措施,让家园变得更加美好。
三
再美好的蓝图,再清晰的行动路线,归根结底要落实到人身上。
弘扬工匠精神,像绣花一样精细化建设海南,就必须少一些敷衍了事的想法,多一些精益求精的态度。
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好脱贫攻坚战,需要大批干部因地制宜,真情投入、真抓实干;
推进国际旅游岛和全域旅游示范省试点建设,推进“美丽海南百镇千村工程”,需要大批干部创新思维,结合中外成功案例,打造全球知名的全域旅游度假目的地;
推进三年禁毒大行动,大力清除违法建筑,推进红树林修复、湿地修复、绿化宝岛大行动、海岸线整治……建设“最好最美海南”的项项工作都需要一批作风严实硬、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
有了精益求精的干部队伍,有了精工细作的工匠精神,我们就一定能在海南这张大美画布上,绣出美不胜收、迎春怒放的花朵!
(海南日报北京3月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