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双引擎”助力“双中高”
【新常态 新认识 新思路】
用“双引擎”助力“双中高”
——专家学者热议达沃斯传递的中国信心
1月21日,宁静祥和的达沃斯小镇传来充满信心的中国声音——中国经济的“列车”不仅不会掉挡失速,反而会跑得更稳健有力,带来新机遇,形成新动能。在世界经济论坛2015年年会上,李克强总理的致辞向世界传递了对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中国深化改革的决心和携手国际社会共谋发展的真心。
致辞中,“双引擎”“双中高”“新动能”等新提法引起经济学界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表明中国未来将更强化创新驱动,发展潜力巨大。”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张卓元说,2014年我国经济增长7.4%,实现了既定预期。虽然新常态背景下经济下行压力确实存在,但也让人看到中国经济在深化改革、转型升级过程中的新风景。
制图:鲁元珍
“双中高”:科学认识基数、增量、质量
“双中高”,即经济长期保持中高速增长,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平。“这是对当前中国经济特征的科学表述。”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说,“相比过去,7%不算高,但在当前世界范围看,这依然是主要经济体中最高的速度。”
中国经济发展如何迈向“中高端”?在赵锡军看来,从“中低端”到“中高端”的转变是产业链条位置的更替,更是技术、管理、质量、附加值的提升。“很长一个时期,我们的制造业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中下端,只有不断进行结构调整才能跃升至更高端的链条。”赵锡军说。
事实上,“中高速”与“中高端”有着内在联系。“过去,与‘超高速’增长相伴随的是低水平的数量扩张,那时候的市场要解决‘有没有’的问题,而在目前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市场普遍供大于求,要解决的是‘好不好’的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说。从“有没有”到“好不好”,就要求企业、产业发展实现转型和跨越。
这个过程需要不断创新,既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也包括制度创新。“创新里头,既要发展高科技产业,也要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张卓元强调。现在美国已经把研发投入算到GDP里,2013年,我们国家的研发投入占GDP比重首次突破2%,今后还要进一步提高。
[page]
“双引擎”:打造新引擎,改造传统引擎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14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3.3%,远低于此前预期。其中,美国经济增长2.2%,欧元区经济增长0.8%,日本经济增长0.9%,中国经济则增长7.4%。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来自哪里?此次,李克强总理用了“双引擎”的提法——“一方面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培育打造新引擎;另一方面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改造升级传统引擎”。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研究室主任牛犁认为,引擎的核心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要通过市场的手,激发改革创新的活力;政府要加大转型升级的投入,培育新的增长点,同时也改造传统的领域。”
“增长动力的源泉,来自百姓生活的改善。”张立群说。2014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2万亿元,全年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1.2%。“消费质量、水平的提升将持续牵引中国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张立群说。
此次李克强总理在致辞中提到了“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激发了亿万人的创造力,也改变了亿万人的命运。在牛犁看来,制度创新体现在多个方面:比如,更多依靠市场的力量激发活力,开辟了大量就业岗位;更多依靠简政放权,政府把注意力更多放在执法、监管环节,制度创新的活力正在迸发。
“三要素”:速度、平衡、勇气
在达沃斯的世界经济年会上,李克强总理以滑雪的“三要素”比喻中国经济——达沃斯是滑雪胜地,滑雪有三要素:速度、平衡和勇气。这对中国经济也有借鉴意义,就是要主动适应新常态,保持中高速增长,平衡好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关系,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推进改革。
“生动有力的比喻传递出了中国信心。”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任赵振华说。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就业不减反增,我国的登记失业率,调查失业率都是下降的。事实证明,我国出台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是正确的、有效的。
“从总理讲话中,可以看到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赵振华说。目前中国公共设施的存量仅为西欧国家的38%,北美国家的23%,服务业水平比同等发展中国家还要低10个百分点,而城镇化则比发达国家低20多个百分点。这当中也蕴藏着公共产品与服务提升的巨大空间。此外,中国在不断地深化改革。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1292.5万户,注册资本20.6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23%和87.86%。
“这说明改革正在释放市场活力,而经济增长的潜力就在这里,相信中国经济将在速度、平衡、勇气中收获更多红利。”赵振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