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8年年会召开

09.07.2018  19:53

据新华社报道 7月6日~8日,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8年年会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主题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出席开幕式,宣读习近平主席贺信并致辞。

孙春兰指出,习近平主席的贺信,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发出了全面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共同建设清洁美丽世界的倡议,为凝聚共识、深化合作、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增添了信心和动力。

孙春兰指出,过去五年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中国出台40多项具体改革方案,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面向新时代,中国将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贯彻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据悉,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8年年会设置了多个主题论坛。其中,“湿地修复与全球生态安全”主题论坛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湿地面积8.04亿亩,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统计,我国共有国际重要湿地57个、湿地自然保护区602个、国家湿地公园898个,湿地生态系统中有湿地植物4220种、动物2312种,湿地保护率达49.03%。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湿地保护政策资金投入进一步加大,我国在湿地保护方面取得显著成效。2013年~2017年,累计安排中央投资81.5亿元,实施湿地保护修复工程和补助项目1500多个,恢复湿地350万亩,安排退耕还湿76.5万亩。我国完成了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11个省份发布省级重要湿地名录,公布省级重要湿地445处。

绿色产业与乡村振兴”主题论坛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林业产业总产值已从1994年的1337.5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超7万亿元,并带动5200万人就业。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统计,2017年我国林业产业总产值达7.1万亿元,林产品进出口贸易额达1500亿美元,继续保持世界林产品生产、贸易、消费第一大国地位。我国山区贫困人口纯收入的20%左右来自林业,重点地区这一比例超过50%,林业产业已成为许多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有46亿亩林地、60亿亩草原、8亿亩湿地、8亿亩可治理沙地,我国林业产业发展显现出巨大的资源潜力和市场优势。下一步,国家将深化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森林旅游、特色经济林、木本油料、竹藤花卉、林下经济等绿色富民产业,着力提高绿色优质林产品生产能力。

在发展林业产业的过程中,注重完善“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促进林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林草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增加产品附加值,加快发展林业电子商务,让优质特色林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

“森林城市·绿色共享”专题论坛发布了《全国森林城市发展规划(2018—2025年)》(简称《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国将建成300个国家森林城市。

规划》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编制,提出将综合考虑森林资源条件、城市发展需要等因素,努力构建“四区、三带、六群”的森林城市发展格局。其中,“四区”为森林城市优化发展区、森林城市协同发展区、森林城市培育发展区、森林城市示范发展区。“三带”包括“丝绸之路经济带”森林城市防护带、“长江经济带”森林城市支撑带、“沿海经济带”森林城市承载带。“六群”是指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长株潭、中原、关中-天水6个国家级森林城市群,将于2020年建成。

为实现这些目标,规划提出6项森林城市建设重点内容包括扩展绿色空间、完善生态网络、提升森林质量、传播生态文化、强化生态服务、保护资源安全,并明确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支持力度、提升建设能力、开展国际合作交流4个方面的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