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海滥捕蚯蚓的现象为何根治不了?
报道了琼海市长坡镇烟塘村委会、长山园村委会等乱捕滥杀蚯蚓现象严重后,引起了琼海市相关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9日上午,琼海市农林局牵头公安、国土、工商以及长坡镇委镇政府进行联合执法,对烟塘村委会、礼昌村委会和长山园村委会进行了一次清查打击,没收了一批蚯蚓干。(9月10日南海网)
曾几何时,媒体屡屡曝光滥捕蚯蚓的现象,相关部门一度开展强力打击,比如琼海市相关部门就表示,去年年底执法十多次,可见力度之大。只是,昔日公开的现象渐渐成了地下,却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滥捕滥杀和加工依然猖獗。如今,媒体的再次曝光无疑说明了问题,反映出滥捕蚯蚓现象离根治依然遥不可及,而环境破坏的隐忧依旧。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状况,为何执法部门卖力打击,频频祭出执法重拳,依然无法根治,难道真的就根治不了?显然,问题的根本不在于执法有多少次,当然,我们也期望执法部门加大打击力度,使其常态化。对此,琼海市农林局雷副局长表示,以后将继续深入打击乱捕滥杀蚯蚓的行为,并加大宣传力度,把打击和宣传形成常态化,杜绝在琼海存在该种情况。
对于这样的表态,我们乐见其成,也期望其能落实到位。只是,从根治乱象来说,在执法上还需要抓住真正的源头,即蚯蚓加工生产的最终销售渠道,究竟是谁在大量收购,对于这个销售渠道必须依法采取措施予以打击,只有断掉滥捕和生产的利益渠道,才能使滥捕归于理性,对于生产加工行为,除了罚款,更要完善机制和法律法规,实现对其追责。
当然,任何乱象的治理,除了依法打击,堵住源头,斩断利益链条,还需要学会用疏的办法,为何人们在执法严厉之下依然滥捕,显然是基于利益的驱使,尽管知道滥捕的危害,但这已经成了他们养家糊口谋生的一种重要手段和渠道。因此,要想堵住滥捕的源头,还需要给滥捕者提供更加丰富的谋生手段,缓解滥捕者的生存和发展困境,或者在开发和保护环境中谋求生存和发展的新路子,使其拥有更加注重生态保护的自觉。(赵有良)
编辑:凌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