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海农家乐妙烹增收饭
琼海打造农旅融合的乡村风情小镇,引导农民开办农家乐打造“琼海味道”——
农家乐妙烹增收饭
■ 本报记者 蔡倩
在刚刚结束的“十一”黄金周,琼海农民自办的农家乐里宾主尽欢:一家家特色乡村餐饮农家乐陆续开张,黄金周期间每天收入过万;一批批游客涌进农民厨房,品尝地道农家菜。
漫游琼海田园,家家农家乐,个个有特色。远见“田野炊烟”,有那“多文人家”,被农厨里的“草根三味”勾起一抹“乡愁味道”,更品出几分“田园梦想”。琼海打造农旅融合的乡村风情小镇游以来,遵循“不砍树、不拆房、不占田,就地城镇化”的原则,结合乡村原有资源与特色,引导农民开办了12家乡村特色旅游餐饮农家乐,烹出了别样的琼海味道,也尝到了增收的幸福滋味。
农家饭之妙:田园风味
“农厨农味,就是琼海味道。”琼海市委书记符宣朝主张琼海农家乐的特色就是本土农家风味。
中午时分,琼海市龙寿洋国家农业公园里漫步的游客闻到一种让人饥肠辘辘的熟悉味道——塔洋镇鱼良村“草根三味”农家乐里飘出的农家饭菜香。
“草根三味”厨房里,厨师周焕飞端起锅掂一掂,凑近闻一闻,用炒勺满意地敲一敲锅边:“对咯,就是这个味!”不一会儿,一份份极具本地风味的塔洋炒粉就端上了顾客的餐桌。
“草根三味”今年4月开张,周焕飞本就是鱼良村农民,有着一手炒菜绝活,如今转行当上了“草根三味”的厨师,他的塔洋炒粉、炖猪脚是顾客必点菜式。
“特意请了村里的厨师,因为城里厨师做不出我们的味道。”“草根三味”的负责人之一王群能告诉记者,“草根三味”只有一个特色,就是做足当地农家风味,烹制农民自己的味道。
九吉刺、胡椒根、牛大力,这三味食材就是“草根三味”的秘密武器。它们不过是当地田埂旁的寻常野菜草根,却摇身一变成为农家乐里响当当的主打“三味”,让游客记住了这份来自田园的特殊味道。“‘三味’是农村、草根的味道,这里的农家饭,就要让顾客有回家吃饭的感觉。”鱼良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唐南江向记者描述。
不仅仅是“草根三味”,走进任一家农家乐,一盘盘新鲜蔬菜、时令瓜果、家养鸡鸭、粗粮饭、自磨豆腐……都秀出了田园风味。农厨农味,已成为琼海田园里一道不可或缺的滋味。
旅游饭之乐:乡村趣味
今年琼海龙寿洋国家农业公园开园后,为当地农家乐带来了众多游客。
这天,嘉积镇礼都村“田野炊烟”农家乐的就餐区又是座无虚席,食客们或是坐在槟榔林间,或是面向稻田,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在这里尽赏田园共天水一色、落霞与白鹭齐飞的美景。
“龙寿洋没开园前,没想过在村里开农家乐,谁来吃?”礼都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黎文儋有感而发,“是游客的不断增多,给我们壮了胆!”
同时,有美食美景还有免费WIFI的农家乐又吸引了更多的游客。不少游客从海口、三亚、琼海市区赶来,在这里纳凉消暑,直到晚上仍不舍离开。“这里晚上很安静、很凉快,还能听到蛙鸣,和朋友喝点酒、聊聊天,真的太惬意了。”游客张成栋说。
“琼海味道包括了三个层面:一是体现口感的各种美食美味;二是身体感受到的环境温馨味;三是让心灵感觉到的文化味,让人在其中微醉并产生某种感动的味道。”省旅游委巡视员陈耀认为,琼海味道里融入了特色文化的人文风情,这是从舌尖到心尖的旅行,要品尝这三味一体的味道,必须到琼海。
“田野炊烟”连接起了游客与农民:对游客而言,品到了最真诚的琼海味道;对礼都村的农民来说,尝到了“旅游饭”的美味。黎文儋这样总结。
符宣朝向记者透露,打造龙寿洋国家农业公园的初衷是为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让农民不走出农村也能过上城里人的生活。演化出的乡村游、农民开办农家乐等现象只是顺势而为,是琼海特色城镇化打造过程中“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美妙附加值。
增收饭之香:幸福滋味
“一般每天30桌,国庆期间50多桌,这几天‘草根三味’农家乐每天的营业额都超万元,而平时每月收入也有10万元左右!”唐南江与村民们在旅游饭里尝到了增收的味道,大家日子过得很有奔头。
“厨师一个月工资4000多元,闲时还能下地干活!”周焕飞与记者分享他的充实生活:每天上班六七个小时,由于上班就在家门口,回家路上还可以顺便照看一下经济作物,打工、农活两不误,都赚钱。
“家里种的蔬菜、养的鸡鸭,直接卖给农家乐,比卖给市场还赚钱。刚开张的‘乡愁味道’一早就向我家订购农家鸡鸭了!”嘉积镇北仍村村民郑立敏觉得今年赚到了。
潭门镇“兄弟海岸”休闲度假区渔家乐里,主管余玉团正安排服务人员进行清洁工作,余玉团与渔家乐里80余名服务人员,都来自附近的渔村。“在外面打工好几年,不如回家创一份自己的事业。”余玉团觉得现在的工作,很有发展前景。
嘉积镇“多文人家”农家乐里,合伙人之一福嫂告诉记者,如今在家门口开办福嫂厨房农家乐,让她觉得日子很滋润。
在琼海广袤的田野里,一个个政府引导的、以农民为主力经营的农家乐正给农民带来新的增收渠道。这个富有乡土气息、充满琼海味道的产业,洋溢着幸福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