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海全面深化改革破解城镇化难题纪实

17.03.2015  10:15

琼海全面深化改革破解城镇化难题纪实
风起龙寿洋

  -海南日报记者李科洲 蔡倩

  这里是万亩农田,稻花香里有丰年,沃土里长出幸福;这里是市民公园,处处漫步气清新,田野里放飞快乐;这里是游客景区,步步闲看心愉悦,在这里寻找魂牵梦绕的乡愁。城在园中,村在景中,人在画中,此乡风景倍消愁。

  效能叠加,三位一体田园风

  这是农田?是公园?抑或景区?3月15日,全省精神文明建设暨特色风情小镇与美丽乡村建设现场会在琼海市召开,前来龙寿洋万亩田野公园参观的与会代表困惑了。对这个问题,可以这样回答:都是,又都不完全是。一片土地承载着多元化涵义,龙寿洋万亩田野公园以创新式土地集约利用,有效破解了城镇化发展中农用地保护和城市扩张的矛盾,这是琼海新型城镇化创新的一个缩影。

  “我在村里的农家乐‘草根三味’打工,但家里农活也没落下。”傍晚,琼海塔洋镇鱼良村委会下村村民农民王千乐下班后,放下厨具,扛起农具到自家香蕉地里接着干起了农活。龙寿洋万亩田野公园实际是一块农用地,琼海对这里的开发充分保护和尊重了现有农村地形村貌、田园风光、农业业态和生态本底。

  与王千乐擦肩而过的琼海市民陈晶,则是带着孩子在田间小道散步骑行。龙寿洋的打造,将连片的大田洋及周边农村的基础设施都进行了优化提升,配套完善人行慢道、骑行绿道、休闲咖啡驿站等基础设施和旅游设施,吸引来大批市民休闲赏玩,俨然一个美丽的城郊公园。

  而此时的陈晶,则恰好在游客罗新明的摄影镜头里。“这里漂亮又好玩,能骑行、能划船,还能喝咖啡,最重要的是不要门票!”罗新明坐在咖啡驿站里由衷感慨,田野公园是一种全新的旅游业态,没有围墙、没有边界、没有门票,琼海整个城市就是景区。

  效益倍增,农旅融合引变革

  说到城镇化,人们也许会想到“城市扩张”“土地依赖”“造城”,但琼海新型城镇化,从来不曾让农村湮没在城市扩张的海洋里。“不征一分地、不占一亩田,不拆一间房,这‘三不’很重要。”琼海市委书记符宣朝认为,龙寿洋本质依然是农用地,在丝毫不占用土地的前提下,又挂牌成为“万亩田野公园”,成为琼海市民休闲娱乐的公园,成为游人到琼海不容错过、流连忘返的景点。

  其实,琼海在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时,就已经把龙寿洋列入了基本农田保护的范畴,确保耕地红线不逾越,又为田园城市建设提供了可靠丰富的生态资源。龙寿洋原有的生态功能、生产功能没有任何变化,但却也是城市公园用地、是景区旅游用地,叠加了城市的公园功能和旅游功能。城市的规模扩大了、边界扩大了,农民依然在这里安居乐业,但产业更强、产值更高、效益更佳,龙寿洋“涛声依旧”,但实现了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龙寿洋“风生水起”。

  龙寿洋土地集约利用的创新,为当地农民、市民与游客带来实惠的同时,也为政府各部门带来了甜蜜的困惑。琼海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首先发问了:“龙寿洋里农民进行农业生产,也发展农家乐,这块的收入应该计入第一产业,还是第三产业?龙寿洋既然是农民的家园,又是市民的公园,且又是游客的乐园,那龙寿洋的产值应计入第一产业,还是第三产业产值?”产业在龙寿洋模糊相融,农民的身份在变化,收入的来源更多元了,这就是龙寿洋的深刻变革。

  而相关的困惑,也正是国土环境资源局、规划建设局、旅游发展委、城市管理局等部门所遭遇到的:“它是嘉积城区的城郊公园,但也是农田,琼海城市面积是现有的30平方公里呢,还是加上龙寿洋20平方公里呢?”“农民出门就能就业,他们是农民工还是农民?是城里人还是村里人?”“如果是公园,那需要进行城市管理,但在龙寿洋适合吗?

  “龙寿洋的‘变’与‘不变’,都是一场全面的深化改革,传统的统计方式、管理方式在这里都失灵。”符宣朝说,龙寿洋城镇化建设创新所引发的困惑,需要以琼海的全面深化改革来解答,要适应这场改革,则需要调结构、转方式,不断创新。

  效应扩散,不降反升看内需

  农旅融合的范本如今在琼海大地推行:龙寿洋国家农业公园、滨海国家农业公园、万泉河国家农业公园,三大公园的建设把整个琼海市构建成一个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塔洋古邑风情小镇、万泉水乡风情小镇、大路农耕风情小镇……12个风情小镇如12朵幸福之花,成为琼海5A级景区创建的突破点;300多公里的旅游慢步绿道规划建设,把景点景区、风情小镇、国家农业公园、特色农庄等地方串联起来,整合了全域资源。

  琼海逐步上扬的经济运行,从实践上证明了这场全面深化改革的成绩。据省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去年1月-9月,在受两次台风灾害影响下,琼海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6%,不降反升。其中,楼市交易量成交量同比减少22.3%,而与此同时商贸业与旅游业却形势大好。

  商贸方面,受益于居民消费需求的增长和旅游市场的推动,琼海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商贸业增长强劲。旅游业方面,今年春节七天假期,仅龙寿洋就接待游客6.39万人次,经营收入187.9万元。春节期间,整个琼海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1.06万人次,同比增长56%;旅游收入达6.5亿元,同比增长150%。过夜游客12.75万人次,同比增长83%。该市接待过夜旅游人数已持续20个月增幅保持两位数,且团队与散客比从3年前的7:3逆转为今年的3:7。

  “商贸业对我市经济发展贡献十分突出,增加值对全市GDP增长的贡献率在35%左右,较好填补了房地产业收缩造成的空白。”琼海统计局向记者透露,旅游产业的发展正与劳动力就业形成良性互动发展形势。

  风起龙寿洋,这一股改革东风浩荡席卷着整个琼海,一夜间吹开了漫花千树。风起龙寿洋,万泉河荡起阵阵涌波。(海南日报嘉积3月16日电)

  琼海模式获中央文明办认可 值得推广

  3月15日,全省精神文明建设暨特色风情小镇与美丽乡村建设现场会在琼海巿召开。琼海以“打造田园城市、构建幸福琼海”为发展战略,逐步推进“不砍树、不占田、不拆房,就地城镇化”“三不一就”策略,在新型城镇化和建设美丽乡村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中央文明办更是把琼海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典型向全国推广。

  “‘三不一就’原则下的琼海城镇化,可以比喻为在琼海1710平方公里的大地上,给琼海50万老百姓盖一间‘幸福之屋’”。琼海市委书记符宣朝用一句话概况了琼海城镇化的精髓。而打造这间幸福之屋,主要由特色小镇、农业公园、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旅游绿道系统这4根柱子来支撑。

  符宣朝介绍说,第一根柱子是特色小镇,琼海将全部12个小镇打造成美丽小镇,形成“一镇一风情,一镇一特色,一镇一产业”。第二根柱子是农业公园,琼海全市规划为“龙寿洋农业公园”、“热带滨海农业公园”和“万泉河农业公园”三大片区,通过完善提升连片的田洋及周边农村的基础设施和配套,使农业升级转型。

  第三根柱子是基础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环境卫生、城乡交通等基础设施和行政服务、教育等公共服务产品向农村延伸覆盖,让农民享受到新型城镇化的成果。第四根柱子是旅游绿道系统,在不砍树的前提下,新修建旅游绿道,形成绿道网络,成为百姓出行通道、农民致富之道和游客旅游观光绿道。

  “两年来,在‘打造田园城市,构建幸福琼海’中政府投资5亿元,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有效激活内需,拉动社会投资超过50亿元,民间投资超过30亿元。”符宣朝表示,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提升显著,城乡边界模糊了;增收渠道增加,使农民收入多样化,农民身份多元化;百姓的认同感、归属感、满足感不断增强,百姓的生活更幸福了。

  据中央文明办《建设美丽乡村构建幸福家园——关于海南省琼海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调研报告》指出,琼海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路、路径和做法,对资源禀赋相似的海南各地具有普遍意义,对全国中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相类似的农村也同样具有典型示范作用,值得学习推广。

减税降费明细账单送达纳税人
  “收到税务局减税降费红利的明细短信,感觉就像我们交话费能看到消费明细一样,可以很直观地看到公司减了多少税,还能清楚地了解不同税种减了多少。”海南中化橡胶有限公司王会计一边说,一边向记者展示手机中的短信账单。截至7月申报期,该公司享受增值税减免167432.国家税务局
新版电子税务局9月1日全省上线
  截至8月22日,国家税务总局海南省税务局在澄迈等5个市县(地区)试点上线运行的新版电子税务局,试点运行情况良好。试点地区有1.国家税务局
政策红利全面释放 海南上半年共减税降费66.75亿元
  减税降费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头戏,今年减税降费政策红利频出,在建设海南自贸试验区、中国特色自贸港的背景下,我省税务部门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上半年,我省减免税额合计66.国家税务局
“减税降费明细账单”——给企业最直接的获得感
  “尊敬的纳税人,截至2019年7月申报期,国家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