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崖纵队老兵王英贤的燃情岁月:随时做好牺牲准备

29.04.2015  14:16

      王英贤参加革命时的旧照。(南海网记者孙令正翻拍)

      因为功勋卓越,王英贤曾获得“胜利勋章”及相关的荣誉证书。(南海网记者孙令正摄)

      已经86岁高龄的王英贤老人向南海网记者回忆起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南海网记者孙令正摄)

      1948年6月,因为忍受不了当时国民党政府的压迫和水深火热的生活,时年19岁的他被迫无奈找到了驻扎在当地的琼崖纵队,志愿成为纵队琼山支队的一名战士。在1950年海南解放之前,他作为一名战士,一直活动在敌人后方,不顾自己的安危,为纵队及渡海大军运送了大量的粮食物资。因为功勋卓越,他曾获得“胜利勋章”及相关的荣誉证书。2015年4月23日,已经86岁高龄的王英贤老人,向南海网记者回忆起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社会腐败家庭贫困求生存 参加琼崖纵队

      1929年2月,王英贤出生在琼山县三江公社(现海口市美兰区三江镇)一个贫困家庭里。虽然当地土地肥沃、江河纵横,“插根木棍都成大树”,但和当时中华大地千千万万个农民家庭一样,历经了日本侵略和国民党政府腐败的折磨,家里贫穷不堪,“房子是用树叶盖的,几乎衣不遮体,最惨的是没有东西吃,肚子一个饿啊,真让人难受。”如今说起幼时家里的情况,老人感叹不已。

      王英贤说,从他记忆开始,就发现“那时的社会黑啊,普通百姓几乎没有生存的权利,出门还要担心是否被打死。”之后的几年,王英贤增添了三个弟弟妹妹,这让原本贫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一家人每天都为吃饱肚子担惊受怕”。

      上个世纪40年代中后期,琼崖纵队在三江地区活动频繁,当地群众也非常欢迎这支“红色”队伍。王英贤说,“当时也不知道这支队伍是哪里管的,就听说是共产党领导的为穷人打天下的队伍,这支队伍非但不像国民党兵欺压百姓,而且非常爱护百姓。”

      被迫得无法生存,那只能另找生存之道了。也就是为了“生存”,1948年6月,王英贤志愿入伍,加入了琼崖纵队琼山支队,从那时起,成为一名真正的战士。

      参加后勤保障护 送物资无数

      王英贤说,虽然已经成为一名战士,他也多次要求上前线直接跟敌人真枪真刀“干一仗”,但因为他熟悉当地情况,分配工作时,就让他当一名运送“物资”的战士。

      刚开始王英贤不太愿意,“当时不懂事,老认为战士一定要跟敌人正面较量才算真正的战士。”后来,经过部队一番讲解后他意识到,“后勤保障对于一支部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事,战士们都没饭吃了,怎么能安心打仗?”

      于是,从1948年6月至1950年4月的将近两年时间内,王英贤以高度的责任感,用勇敢和智慧为革命队伍运送了无数的粮食及生活物资。

      王英贤说,因为革命的队伍深得百姓人心,“老百姓都很拥护这支红色的队伍”,所以,哪怕是家里很穷很苦,也要省下一些口粮捐献出来,“一小包米、一把青菜、或是几条海鱼,这些对于今天来说不算什么,但是当时这些可是百姓救命的东西啊。”为了前线的战士能够有饭吃,老百姓就捐献出来。每当这个时候,王英贤都感动不已:“我们的百姓多好。”

      有人说,百姓支援的物资,就是琼崖纵队23年红旗不倒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将近两年间,王英贤和他的战友就是跟敌人斗智斗勇,无数次把这些物资安全送到革命队伍中,“不知道送了多少,一个月都要走几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