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崖纵队歼敌4000余人缴获迫击炮8门 解放3座县城
原标题:走进琼崖纵队司令部旧址
今日的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什运乡便文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家家户户都住上小洋楼。本报记者陈元才摄
琼崖纵队首次代表大会遗址。本报记者陈元才摄
5月1日,海南即将迎来解放65周年纪念日。本报大型系列报道《追寻逝去的风云》,明日带你走进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什运乡便文村,这个云雾缭绕的黎族山村,是琼崖纵队首次代表大会旧址,也是琼崖纵队司令部旧址。
1947年,琼崖游击队独立纵队司令部搬到了背靠鹦哥岭、面朝五指山,三面环山的便文村,并于当年10月召开了对海南解放战争有转折意义的琼崖游击队独立纵队首次代表大会,确立了“学会打大仗”的方针,从此,海南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反攻。
重访旧日红色村庄,我们仿佛看到冯白驹司令决胜千里之外的气魄,仿佛听到海南解放战争吹响了运动战的号角,感受着革命历史的风云激荡。
1947年10月20日,琼崖纵队首次代表大会召开,琼崖革命斗争从游击战自卫转向运动战反攻
战鼓声声震山阙
巍峨的鹦哥岭白云缭绕,青山葱翠,绿水潺潺。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什运乡便文村坐落在鹦哥岭半山腰,海拔700米。68年前,发生在便文村的一个重大事件,永远镌刻在鹦哥岭的历史丰碑上。
1947年10月20日,对琼崖革命具有重大历史性转折意义的事件——广东省琼崖游击队独立纵队首次代表大会在便文村召开,确定了琼崖革命斗争从游击战自卫转向运动战反攻的战略转折,夺取海南岛解放战争胜利的序幕从此拉开。
传承琼崖纵队革命精神的便文村黎族同胞续写历史辉煌。68年后的今天,也有一个历史性转折正在发生,全村34户134人努力摆脱贫困,共赴小康生活的幸福之约。
历史转折
海南解放吹响运动战号角
便文村背靠鹦哥岭,山脚下是蜿蜒的昌化江,山高水长,路远林密。
“那时便文村人迹罕至,深山森林密布,方圆百里只有4个黎族村庄,只有两条崎岖小路通往山上。”4月18日,琼中党史县志办公室退休干部谢晋颀在便文村对记者说,恰恰是原始森林、险峻高山,庇佑琼崖纵队首次代表大会顺利召开。
历史烙印依然清晰。村庄后山有个红军洞,是黎族领袖王国兴当年的住处。1945年冯白驹将军和王国兴会师后,在便文村建立了革命根据地。沿着水泥村路走到村庄尽头,是琼崖纵队司令部旧址。这里是琼崖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的根据地,也是中共琼崖党政军领导机关驻地。
“当时便文村属于白沙县红毛乡管辖。”谢晋颀说,1947年1月,中共琼崖党政军领导机关自澄迈迁驻白沙县第二区红毛下乡报茅岭(今琼中县红毛镇),创建五指山中心根据地。当年5月9日至26日,中共琼崖第五次代表大会在报茅岭召开。
1947年的琼崖革命处于历史转折点上。琼崖纵队赢得了艰苦卓绝的孤岛抗日战争胜利,打破了国民党46军全面围攻,粉碎蔡劲军保安队的“重点清剿”。但中共琼崖特委与上级党组织联系不正常,与中共中央两度失去电台联络达10年之久。此时,国民党集中优势兵力发动全面内战。在关键时刻,当年9月,琼崖纵队与中共中央恢复了电台联络,中共中央指示将中共琼崖特别委员会改称中共琼崖区委员会,冯白驹任书记,李明、黄康为副书记。
记者在村边山坡看到3棵大榕树,枝繁叶茂。谢晋颀说:“琼崖纵队首次代表大会,就是在这几棵大榕树下召开的。”
1947年的10月初,很多脚步匆匆的急行者从四面八方赶来,沿着鹦哥岭密林小路前行,进入人迹罕至的便文村。
1947年10月20日至11月30日,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和中共琼崖第五次代表大会决议,在便文村召开琼崖纵队首次代表大会,冯白驹、李振亚等60多人出席。会议第二天,中央军委来电将“广东省琼崖游击队独立纵队”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琼崖纵队”。
大会总结、交流了琼崖纵队抗战以来建军和作战等经验,冯白驹代表琼崖纵队作《十年建军历史总结》《党务工作总结报告》。李振亚作《十年来我军战术发展与经验总结》的报告,吴克之作《典型战术总结》报告。大会最终确定了琼崖革命斗争从游击战自卫转向运动战反攻的战略转折,拉开夺取海南岛解放战争胜利的序幕。
大会闭幕后,运动战的冲锋号角响彻云霄,一场轰轰烈烈的海南岛解放战争打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