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中调整产业结构找准路子 农民增收走致富路
“以前橡胶、槟榔收入占全部收入的七成左右,现在橡胶、槟榔价格虽然很低,但种桑养蚕收入占了全部收入的近八成。”对海南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什运乡便文村村民吉文东来说,他早已适应了失去橡胶这块大头收入的现状。现年54岁的吉文东共有700多株橡胶、300多株槟榔、4亩田。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11年左右橡胶胶水价格为每斤40多元,加上槟榔等各方面收入,当时一年有几万元。最近两年胶水价格大跌,目前每斤胶水价格下降到了1.8元,割胶已经挣不了钱;槟榔价格也从之前的每斤5元下降到现在的每斤1元。”吉文东说,“将家里4亩田改种桑养蚕以来,去年收入3—4万元,且这活干着更轻松,我今年都不割胶了。”
据了解,便文村共有34户村民、130多人。由于橡胶、槟榔价格过低,全村已几乎没人割胶,转而走向种桑养蚕,去年靠此一项,全村收入大幅增长,有的家庭户甚至达到了人均收入上万元。而类似便文村这样调整产业结构在橡胶、槟榔价格“寒冬”中“取暖”的村庄还有不少。该县副县长王哲斌介绍,橡胶、槟榔是这个国定贫困县农业产业的两大支柱,占到了全县农业总产值的40%以上,但产业单一也就意味着风险高。“抓产业结构调整,不仅是帮助农民应对市场风险的需要,更是为农民拓展致富路径的必然选择。”然而,调结构首先要着眼于琼中的县情民情。
琼中地处海南中部山区,是一个“九分山、半分水、半分田”的典型山区县,森林覆盖率84%以上,可利用土地少。 “向绿色空间要生产力,走特色产业之路。”王哲斌说,县里近年来迎难而上,根据各乡镇自然、经济条件,因地制宜,推进资源整合,扶持益智种植、灵芝种植、南药种植、规模养蜂、种桑养蚕等一系列特色产业,不仅有效帮助农民应对了近年的橡胶、槟榔“寒冬”,织就了一张风险“防护网”,更重要的是走出了一条致富新路径。
据介绍,截至2014年上半年,仅种桑养蚕一项,全县累计桑园种植面积约2万亩,产茧27.8万斤,涉及农户3156户,蚕农收入474.6万元。琼中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廖孝文表示,琼中的特色产业还存在规模小、附加值低,农业化、品牌化弱等现状,县里将在加大扶持、补贴的基础上,强化技术指导、能人带动、“千斤户、万斤村”激励机制建设以及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同时加快建设一批农产品深加工厂,打造完整产业链条,以更好地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吉文东对建立加工厂充满期待,他表示,“乡干部说县里的缫丝厂一旦建成投产,到时候会需要更多原料,我打算明年想办法再多种一些桑叶,多养几批蚕。”(记者 罗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