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中:打生态牌走特色路 绿色守护海南之心

05.04.2016  11:05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近年紧紧围绕“打绿色牌,走特色路”总体发展思路和“一心一园一带八区”总体发展布局,坚守生态环境保护底线,走绿色发展之路,一座别致的生态县城,正在魅力生长。

  作为“三江”(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之源,海南岛腹地最中心,琼中的生态环境是海南岛生态优势的典型。一方面,琼中要为全省人民保护好这些天赐的资源;另一方面,还要让包括11.7万黎族、1.56万苗族的当地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二者不能顾此失彼,又要在平衡中求得发展。

  按照习总书记“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要求,琼中近年紧紧围绕“打绿色牌,走特色路”总体发展思路和“一心一园一带八区”总体发展布局,坚守生态环境保护底线,走绿色发展之路,不仅生态环境保持全国领先、全省最优,还入了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主体功能试点建设区,荣获了“2014年全国魅力十佳市县——生态建设县”、“国家林下经济发展示范基地”等称号。

  2015年,琼中全县旅游总收入1.71亿元,同比增长22.1%,拉动农产品销售近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8810元,增长11.8%。与此同时,一座别致的生态县城,正在魅力生长。

  增绿护绿,保护天赐资源

  “坚守住天赐的资源,保护‘海南之心’,是琼中义不容辞的责任。”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县委书记孙喆说。

  雨露温润的琼中,高山、低山、丘陵、台地河道、阶地地貌品种丰富,海拔最高处近1900米,海拔最低处只有25米;无论从哪个方向抬眼,山峦重叠,如墨如黛,城镇山乡无处不充盈着负氧离子。

  青山绿水的琼中,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52座,西南部的五指山峰海拔1867米,西部的鹦歌岭海拔1811米,南部的吊罗山海拔1290米,北部的黎母岭海拔1412米;有大小河溪共241条,纯净的泉水从崇山峻岭里汩汩流出,孕育着海南岛上的母亲河。

  作为黎族苗族同胞主要聚居地的琼中,民族风情浓郁,传统“三月三”节庆发展到今天,好客的黎族苗族同胞载歌载舞,要整整热闹一个月;无论黎锦苗绣,黎苗美食,还是日常生活,淳朴而自然,生态又健康。

  守护本岛陆地中心的琼中,与琼海、万宁、白沙、儋州、陵水、保亭、五指山、屯昌、澄迈9个市县毗邻,是岛上陆路南北、东西走向的交通枢纽,即海南田字型交通枢纽中心。

  自海南省委、省政府提出“绿化宝岛”大行动以来,琼中就将“增绿”与“护绿”紧密结合,相继出台了《琼中生态县建设规划纲要》《琼中生态县建设规划实施意见》《关于森林资源及重点生态公益林保护管理的实施意见》《琼中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年—2020年)》等相关文件和措施。

  回顾琼中2015年的生态举措,全年投入生态建设和保护资金3.7亿元,“绿化宝岛”完成省下达任务的171%,植树造林1.36万亩;正式启动城镇内河(湖)水污染治理之后,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高于国家II类标准;创新镇村垃圾清运外包方式,“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体系更趋完善,城乡生活垃圾集中无害化处理率达80%,同比增长10.4%;县城污水管网及截污实现全覆盖,启动13个乡镇(农场)和48个村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污水集中处理率达75%,同比增长11.8%;建成“四园”(指森林公园、城镇公园、水上公园、观光果园)14个,森林抚育8万亩,通过种苗扶持、政策支持,退耕还林效果显著,森林覆盖率达83.74%;圆满完成生态效益补偿和造林补贴试点,补偿补贴金额388.3万元;全年空气质量达优天数比例100%。

  什寒模式,产业融入生态

  是什么吸引了旅客和学者们登上那座海拔700多米的村庄,体验生活,研究课题?

  今天的琼中县红毛镇什寒村,被人们称之为“什寒模式”。这里山高水却不寒,结合村子生态环境、资源禀赋、民族风情等独特优势,整合、扶持发展“短、平、快”特色生态产业,依托“党员驿站”党建服务品牌,开创了“奔格内”乡村旅游品牌。什寒村探索出了一条休闲农业开发,乡村生态旅游与山区生态小康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的扶贫开发新路子。

  既要念好绿色经,又要让老百姓吃上生态饭,只有发挥生态优势,创新发展模式,才能走出一条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做强生态旅游业。依托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琼中以建设海南中部旅游目的地、集散地为目标,重点发展以生态旅游业为支柱的现代服务业。“奔格内”导视标识系统、民宿、露营基地等6大核心工程正全面推进,串起便文、鸭坡等5个省级示范点的9条“奔格内”自由行线路;百花岭风景名胜区、长兴飞水岭热带雨林度假区、上安仕阶温泉旅游度假区、琼中海航迎宾馆等重点旅游项目精准发力;“三月三”黎苗文化旅游节、绿橙旅游季、“千森杯”国际山地自行车赛等体验活动,精彩纷呈的旅游主题活动带动了物流商贸、文化体育、休闲养生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生态旅游与农业、文体等产业实现高度融合。2015年,全县旅游总收入1.71亿元,同比增长22.1%,拉动农产品销售近亿元。

  提升绿色农业。目前,琼中专业示范村95个,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131家。农民收入增幅连续五年位居全省第一。2015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10元,增长11.8%。使琼中绿橙、桑蚕、益智、蜂蜜、山鸡、铁皮石斛、红茶等特色农业成为农民增收新的支撑点,网上销售火爆,“琼中绿橙”“白马骏红”品牌闻名全国。湾岭镇新仔村岭脚村民小组村民陈世锦,几年时间就从一名种桑养蚕的“门外汉”成长为种桑养蚕的技术员和种桑养蚕合作社的理事长,个人的桑田达到了14亩,年收入超过10万元。

  做优绿色工业。新兴的绿色农业产业是琼中农民名副其实的“金饭碗”,那么以园区为载体的绿色工业就成了“钢饭碗”。坚守环保底线的一批低污染、低排放、低能耗,高科技、高能效的优质企业,进驻了海南中部(琼中)绿色产业园区,该园整合琼中湾岭农副产品加工园、琼中湾岭综合物流园和琼中生态科技产业园,实现了工业集约集群发展。

  绿富美,城乡一体好生态

  “不砍山、不砍树、不拆房、不填湖、不占田”,琼中用绿色生态引领城乡发展遵循的原则,是既要保留少数民族地区的原始风貌,让城市融入大自然,又要让少数民族乡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半年不见,正在改造的7条市政道路和房屋立面让营根换了模样。“晚上灯亮起来更好看!”住在县城的阿东向海口的朋友推荐,下了班可以在带状湿地公园散步、百花岭公园登山,营根水好、空气好、活动空间大,只要住下来,就有大城市无法拥有的美好。

  县住建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以“一镇一特色,一镇一风情、一镇一产业”的建设理念,琼中“花小钱办大事”,先后完成了县城(营根镇)、湾岭镇、上安乡、什运乡等四个镇墟的立面和功能服务设施的提升改造工程,其中营根镇依托“百花岭风情名胜区”,将建成海南中部旅游目的地和服务基地;湾岭镇依托“湾岭物流园”,将建成“物流园小镇”;上安乡依托得天独厚的温泉资源,将建成“温泉小镇”;什运乡依托五指山、莺歌岭等自然风光,拟建成“绿色生态旅游小镇”。此外,黎母山镇、和平镇、吊罗山乡、中平镇、长征镇、红毛镇等其他六个乡镇镇墟的立面和功能配套设施提升改造工程前期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即将开工建设。

  每一个乡镇的污水管网、饮水设施、电力系统等基础设施同步建设。“城景合一、产观一体、山水互动、黎苗风情、功能完善、绿色低碳”的生态县城建设理念,在琼中已基本实现。

  “白富美”是网络用在美女身上的词汇,“绿富美”则用来表现琼中的乡村。琼中率先提出“富美乡村”理念,2014年开始力争用5年打造一批产业富民、特色宜居、文化传承、社会和谐的乡村。“”是“”的根基,“”是“”的可持续,如今“富美乡村”已在琼中各地开花。

  “让生态保护融入琼中发展全过程,使生态环境与产业低碳发展、城乡绿色发展和社会管理创新等同步推进。”孙喆表示。

编辑:叶霖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