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中女足训练苦但不喊苦 精神将代代相传
原标题:琼中女足训练苦但不喊苦精神将代代相传
琼中女足代表中国青少年赴瑞典参加2015“哥德堡杯”世界青少年足球锦标赛U12女子组比赛,夺得冠军。在这荣誉和喜悦的之前,琼中女足经过9年的艰辛、努力。“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7月23日,琼中女足老队员接受南海网记者采访时,说师妹们继承了“琼中女足精神”,而且还在不断发扬。
琼中女足队员房间简单干净
队员们书包摆放整齐
受伤的琼中女足队员在擦药油
琼中女足教练肖山在恩师谷中声的召唤下,在2006年放弃了高薪的职业教练工作,来到了海南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因为这里即将成立一支女子足球队。
肖山花了几个月的时间跑遍琼中,寻找山区1000多名孩子,最终遴选出第一批琼中女足队员,但首批琼中女足队员的共同记忆就是“饿”。
“我们这批队员都是琼中山区里的,要想到县城读书可以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当时父母让我们来练足球,可以说是图着能到县城,上全县最好的中学,吃饭、穿衣不要钱。”琼中女足首批队员中的高雨萱说,当时她们一天的伙食费是5块钱,只有青菜、豆芽,队员们基本上吃完饭,还没到宿舍就饿了。而且当时队员们在学习、训练结束后,还要自己种菜。
陈巧翠还记得,当时队员们一年只有两套衣服一双鞋,踢破了补,补了再补,球鞋变成了布鞋。甚至这个队员的右脚鞋还能穿,那个队员的左脚鞋能将就,就又凑成一双。
而且为了出去比赛,肖山不得不低声下气地到处求人,赞助点路费、训练费,甚至队员们还会捡瓶子去卖钱,只是为了补贴些路费。
除了吃不饱、没经费,训练条件同样艰苦。“当时球场里的草长到了膝盖这么高,有一次我和另外一名队员躺在球场里睡着了,肖教练找了我们好久。”高雨萱边比划边说。
清晨5点,队员们先围着400米的操场跑5到10圈,然后颠球;下午4点开始,训练运球、传球和停球。因为训练苦,有些队员是一边一边训练。
老队员曾经踢坏的足球种上了花(南海网记者高鹏摄)
队员们正在训练(南海网记者高鹏摄)
队员们正在训练
在高雨萱、陈巧翠看来,现在的琼中女足小队员们条件好了很多,吃得好了、住得好了、训练条件好了,但小队员们没有那种娇生惯养,把琼中女足吃苦耐劳的精神继承了下来。
南海网记者在琼中女足队员房间看到,屋子里虽然简单,但却干净,课本摆放整齐,衣物同样叠放整齐。在阳台上摆着好几个踢破了的足球,这些足球里面种着花。“这些足球是以前姐姐(前队员)踢坏了,肖教练拿来种花了,我们看到这些花,就好像看看姐姐们训练一样,提醒着大家不能松懈”队长黄小雨说。
每天清晨,她们同样5点起床开始训练。“刚开始训练都很累,有时候训练完都没办法站起来。”已经入队3年多的15岁黄小雨说。另一名队员王惠梅同样入队3年,在训练初期,她同样感觉很累。而且伤痛同样伴随着队员们,所有队员腿上、身上经常是青一块、紫一块的。
面对艰苦的训练,琼中女足队员们从不喊累、不叫痛,累了就坐坐,痛了就自己抹点药油。
小队员们的努力,结出了果实:9:0战胜来自辽宁的球队,次轮8:0大胜来自浙江的球队,决赛中6:0战胜对手夺冠。今年4月底,在斯凯孚“与世界有约”希望工程青少年足球邀请赛中,代表海南参赛的琼中女足取得了代表中国赴瑞典参加“哥德堡杯”世界青少年足球锦标赛的机会,在与世界强队交手中,全都取胜,拿了世界冠军。
12岁的王靖怡在世界青少年足球锦标赛中是琼中女足进球最多的队员,一共踢进了10粒进球。“我还很小,还要多多学习,把基本功打牢,然后一直踢下去,大学毕业了,我想当教练,教会更多的人踢球。”王靖怡说。
王靖怡同样是高雨萱、陈巧翠当年的梦想,两名曾经的老队员现在已经大学毕业,回到了琼中女足做助理教练。“我们不仅是要教小师妹们踢球的技术,更要把我们琼中女足吃苦耐劳、永不服输的精神传承下去。”
队员们伙食较首批队员相比,有了极大改善
队员们正在训练
琼中女足新老队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