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长习近平

17.10.2014  10:01
班长习近平 - 蓝网
来源: www.hnntv.cn

  一个好班长首先要给这个班级的同学们以信心:确信他完全胜任领导这个班的工作。习近平做到了。 新华社 资料

  2012年11月,在以中国共产党的班长身份初次会见中外记者时,习近平用一篇平凡又直击人心的演说,赋予全国人民信心。

  两年来,他坚定于党内反腐,对人民却是推心置腹。他将未来系于实干,系于法治,并以高度的权威,推动顶层设计。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正以班长的身份挑起国家和民族的责任,以强势的姿态改变着中国。

  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和一个班级一样,要团结、有力,就需要有一个好的班长。

  一个好班长首先要给这个班级的同学们以信心:确信他完全胜任领导这个班的工作。

  习近平做到了。

  

  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之后首次“施政演说”。

  在以中国共产党的班长身份第一次会见中外记者时,习近平誓言,“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这篇不长的“施政演说”句句铿然有力,完成了一个成熟政治家施政纲领的首次阐述。

  19次对“人民”的提及,10个他所认为的人民群众期盼的“更”美好生活,平平凡凡,却又直击人心。

  “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他让听者相信,人民就在他的心里,他理解普通百姓的生活,更理解普通百姓的心。

  这样一份理解,足以让人对习近平的执政充满信心。

  更重要的是,对于一个班级来说,除了要有一个好的班长,还要有一个强有力的、团结的班委。

  除了习近平,其他6位常委也都拥有丰富的从政经验。他们最初的工作或是知青,或是老师,或是技术员,又或是记者,一步一步拾级而上,坚定而踏实。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年轻时曾在安徽凤阳插队,在“文革”期间,这里是中国最贫穷的地区之一。

  据新华社报道,1974年3月,李克强插队时,“白天下田劳作,夜晚挑灯夜读”,不久便担任了大庙大队党支部书记。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则属于被称为“老三届”的知识青年。

  张德江1968年插队,由于表现出色,张德江成为当时100多名下乡知青中第一个入党的人。

  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毕业后,曾做过16年的技术工作。

  祖籍山西忻州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参加工作之初,便是在农村学校做过教师,也参加劳动锻炼。1975年至1982年,他又在新华社内蒙古分社当了7年“农牧口”记者。

  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也是一位出身知青的常委。据新华社报道,当年,他在延安插队,与当地农民结下深厚的友谊。上世纪80年代初,王岐山进入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曾参与农村改革政策的研究和制定。

  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从厦门大学毕业后遭遇“文革”,被分配到茂名石油公司后勤部总仓库当起重搬运工。

  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勤奋、进取,由县到市,由市到省,又或者从企业到机关,从中央机关到地方省份,经历了十几个岗位的反复历练,终于在2012年11月共同组建起了一个新的中央领导集体,肩负起带领中国前进的重担。

  

  一个好班长,需要有一种推心置腹、促膝长谈的气度和胸怀。

  这种推心置腹,是因为感同身受。

  那一年,一切都是火热的:口号、劳动,大地、青春。还不满16岁的习近平来到延川,一呆便是7年。

  从陕北农村的大队支书,到河北正定的父母“县官”,再到福建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触摸过贫穷,也触摸到了希望。

  “在青年时期那种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生活,使他们对社会有深刻了解。他们经历了‘文革’等曲折,知道稳定的意义,政治上是成熟的。”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黄靖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说。

  在就任总书记后的数次基层考察中,习近平曾用力握住沂蒙山老支前的手,与偶遇的内蒙古知青真切交谈,关心新疆孩童们的学习与生活……

  “他的手又大又厚,还有老茧。”和他握过手的人们回忆,那是一个像普通人一样的“班长”。

  这也是9月9日,守候在北师大小南门口的北师大学生们的深刻记忆。当天,习近平前往北师大祝贺师生们教师节快乐。

  美国《洛杉矶时报》称,习近平没有官架子,这是千真万确。

  “众所周知,习近平在福建、浙江、上海任上经常到基层去。他曾说过,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地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应该跑遍所有的县市区。”《洛杉矶时报》在报道中写道,“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小到一个班级,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政党,问题总会在所难免。

  除了直面这些问题,每次总能创造性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才称得上是一个好班长。习近平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在清华大学图书馆,可以查询到一篇13年前的博士论文——《中国农村市场化研究》,全文共169页,作者正是习近平。

  泛黄的书页,深藏着习近平一直以来的信条。

  “取消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从人们出生之日起就分成非农业人口和农业人口两种不同身份的户籍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政府应理智而又勇敢地面对这一现实。”习近平在论文中写道。

  13年间,他的足迹走过福建、浙江、上海,再到中央,对户籍制度改革的思考和实践从未停止。

  终于,在2014年6月6日,由习近平担纲组长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正式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

  7月30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公之于众,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开始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意见中的最大亮点,莫过于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

  新华社报道称,这意味着以“农业”和“非农业”区分户口性质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将成为历史。

  公安部副部长黄明谈到,这次户籍制度改革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涉及面之广、措施之实是以往所没有的。

  13年,甚至更长时间以来的思索,终于化为现实。

  

  一个好的班长,还要有大的视野,能够见微知著,经略未来。

  习近平将未来系于“实干”。

  1989年1月,习近平任福建宁德地委书记时,就曾在文章中提出,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要扎扎实实,坚持不懈,久久为功。

  习近平的老领导、福建省委原书记项南曾评价习近平在宁德的工作时说,近平同志有些想法,是想得很深、很细的。

  “如提倡‘滴水穿石’的精神,‘弱鸟先飞’的意识等,目的都是为了发扬人的首创精神,不畏艰难的精神,为了力戒形式主义,不搞花架子,真正把心贴在人民身上。”项南说。

  习近平就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后,注重实干的基层经验仍伴随始终。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率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基本陈列时指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习近平也将未来系于“法治”。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2012年12月4日,习近平参加了现行宪法施行30周年纪念大会。那时,他就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仅半个多月。

  习近平在大会上掷地有声,“我们要坚持不懈抓好宪法实施工作,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这不是一次空谈。

  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成为深化改革的重要篇章。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即将召开的四中全会,则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为主题。以此作为全会主题,在中共党史上尚属首次。

  “多年来,如何实现依法治国,其实还并不清晰。”最高法院研究室原主任、国家法官学院教授张泗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四中全会研究推进依法治国,将是对十八大报告的重要深化。”

  在习近平眼里,宪法的138条,不是简单的字眼、条文,它与国家前途、人民命运息息相关。依法治国,是改革有序进行、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一个班长,最令人钦佩的品格,还包括浩然正气,一心为公。

  习近平用行动践行着这一点。

  2013年1月22日,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正在召开。那时,人们还没有意识到,一场前所未有的反腐风暴已然来临。

  那天,习近平在会上说,“我们所说的不论什么人,不论其职务多高,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受到严肃追究和严厉惩处,决不是一句空话。”

  “要坚持党纪国法面前没有例外,不管涉及到谁,都要一查到底,绝不姑息。”

  最后这八个字,无论过去多少年,都不会被人们所忘记。

  在这之后,“老虎”和“苍蝇”的日子不再好过,想要懒政、怠政的人再也不敢明目张胆地来。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报道称,自习近平出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以来,中国掀起了1949年以来最大规模的反腐败运动。

  50余名省部级以上官员的落马,一个个“四风”问题的点名曝光,习式反腐赢来民众一片赞许。

  “来自于政治层面的坚定支持,对反腐败来说,可以称之为第一生产力。”北航反腐专家任建明评价。

  在这场反腐风暴中,背负着极大压力的习近平始终坚定、坚持。

  

  这一切的努力,如果没有强势和坚持,依然难以巩固。

  “在中国需要一个强势领导人的状态下,习近平执政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天时地利人和。”黄靖直言。

  黄靖总结强势领导人的三个特点:第一是意志力坚强,第二个是有非常高超的政治技巧,第三个是有非常高超的管理和领导能力。

  “习近平确实是这样的一个领导,这是中国人的福音。”他说。

  这样的强势,对内对外皆有。

  2013年初,习近平在首次公开发表的外交政策讲话中表示,中国绝不在其所认为的“核心利益”和“正当权益”上妥协。

  “强势不强硬。”《香港经济日报》如此评价说,“既坚持捍卫国家核心利益的原则性,但却非咄咄逼人的强硬。”

  军队更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领导者。

  上任伊始,习近平密集视察一线部队,提出“强军梦”和“三个牢记”的总要求,并在钓鱼岛、南海等敏感争议地区有理有节地“亮剑”。

  大公网报道称,在数次军内讲话中,这位中国军队的最高统帅强烈表达出对国家主权和安全的忧患。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亲自挂帅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央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

  有些人担心,强势所带来的权力高度集中。

  要知道,中国在改革开放中积累的矛盾与问题,在国际外交中面对的急流与暗礁,在新形势下面临的威胁与危机,要应对与解决,如何不艰巨,不面临挑战?

  没有高度的权威,如何去推动顶层设计,如何来督促进一步的落实?

  他以班长的身份挑起国家和民族的责任,以强势的姿态改变着中国。这是时代赋予他的责任,也是他对自己的期许。(郑志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