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物流行业遇“寒冬” 约500家公司陷资金困境
海口一物流公司人去楼空(资料图)
如果不是被三顺物流公司注资并购,在海南经营10年之久的琼岛物流公司,估计扛不到8月份就要关门歇业了。
“我本打算变卖公司的货车和资产,把欠客户的近80万元货款还了,就宣布破产了。”在物流行业摸爬滚打10年的琼岛物流负责人蔡甫庄8月2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从去年下半年至今,被海南物流从业人员称之为“寒冬”。今年上半年,海口已有2家小型物流公司“跑路”,许多货主的货款打了水漂。
根据官方统计,海南省物流企业有2500多家,而大型物流企业约300家,绝大多数是一些不知名的小物流公司。其中,在海口的1500多家物流公司就有近三成陷入资金困境,其中拖欠客户货款多的达两三百万,随时都有可能出现卷款跑路或倒闭关门的风险。
海南的物流公司如何走出“寒冬”?“物流也发展必须走企业化、规模化、节约化和信息化的道路。”省交通运输厅运输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说。海口的中小型物流企业也开始抱团取暖。
并购注资物流行业开始“自救”
2006年,蔡甫庄开办了琼岛物流公司,主要承接岛内业务,经营海口至儋州、白沙、屯昌等市县的物流业务。起初,生意还算不错,长期客户也发展到600多位,业务逐步稳定。让蔡甫庄没想到的是,因为管理上的疏忽,2013年底至2014年7月期间,员工携41万货款跑路,之后又因货运车辆发生交通事故而背下大笔债务。“发生员工携款跑路事件,企业诚信受影响,业务越来越少,资金链也断了。”蔡甫庄说,到去年底,蔡甫庄所经营的琼岛物流公司拖欠的货款已达近80万,涉及100多位客户。
今年上半年,在银行贷不到款,筹资又遇到困难,蔡甫庄打算变卖资产偿还货款了,如果资金还不够,就只能跑路了。就在这时,海南省中小物流企业互助协会今年五一期间成立了。“我不想跑路!”蔡甫庄找到海南省中小物流企业互助协会会长刘智学,告诉他公司的境况。在协会的协调支持下,由海口三顺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注资并购,组建了“三顺全岛通”物流,避免了又一起“跑路”事件的发生。
记者查询发现,从2009年到2015年6年时间仅媒体报道的海口就有21家物流公司卷款“跑路”,涉及金额上千万元。刘智学介绍说,海南省中小物流企业互助协会120家会员单位,其中有5至10家,已濒临关门,拖欠客户货款多的达到两三百万,这些企业没有一家能拿到银行贷款,又无力偿还货款。“我们正在开展并购等解决方案,抱团取暖,力争不让卷款跑路或倒闭关门的情况发生。”
海口有几百家物流企业资金困难
“海南的物流企业主要是小、散、弱、乱,进入门槛低,抗风险能力也差。”省交通厅运输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记者走访了海口丘海大道、白龙南路等物流公司相对集中的地方发现,不少物流公司租来门面房和运输车,再加一张桌子、一部电话、一台电脑就能开张营业。
“物流行业一般拥有一辆车就可以进入,缺乏严格的审批环节,容易造成从业人员参差不齐,服务意识差。”海南省中小物流企业互助协会秘书长孟庆余透露,一些新进入的物流公司老板缺乏对行业的考察,经营上混乱不堪。加上一些公司为了生存,大幅降低价格恶性竞争,最终没有利润,出现资金亏空,又无法从银行贷到款。之后,小公司往往采取挪用客户代收货款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一旦资金链断掉,根本没有偿还货款的能力,便选择一走了之。
据了解,出现资金困难乃至无法生存而卷款跑路或倒闭关门的,主要是承接岛内业务的物流公司。根据初步统计,目前,因资金困难还在“垂死挣扎”的物流公司,仅海口还有几百家。“前几天海口还有几家小型物流公司卷款跑路,虽然涉及的资金小、客户少,但接二连三的跑路,对整个物流行业的影响是非常负面的。”孟庆余说。
“抱团取暖”整合资源走出困境
“海南众多中小物流企业和琼岛物流公司,都存在管理弱、运营混乱的现状。”刘智学说,必须让大家抱团取暖,通过互助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并购将是未来物流行业的大趋势。”孟庆余说,对于出现生存困境的物流公司,除了并购,协会方面还将想方设法为其注入资金,比如帮助融资。
但仅仅解决资金困难并不能让物流公司真正告别“寒冬”。刘智学告诉记者,海南物流公司应该“抱团取暖”,走出生存困境。他具体分析道:首先要资源整合,建立信息化共享平台,包括运力、运费、货源及装卸等多方面,降低采购成本;其次,建立资本服务平台,完善融资渠道;最后则是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意识,构建信用体制。
采访中,物流行业从业人员还建议,物流是关系民生的行业,相关监管部门应当提高准入门槛,确定标准进行资格审核,并对发展提供指导和资金支持。
从去年底起,物流行业的主管职能部门已明确,且省一级交通运输部门内部也将设立物流管理机构。省交通厅有关人士说,物流公司现在就是各自为阵外加恶性竞争,没有统一的管理标准和发展规划,该厅下一步会朝着建立企业化、规模化、节约化和信息化的目标发展,让我省物流公司具备真正的“造血”功能,尽快摆脱困境,进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