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志愿者陪孤儿院的孩子们做数学拼图游戏
在赵县孤儿院,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从小失去父母,或因残疾被父母遗弃,但现在他们生活得很快乐;他们有自己共同的家,有共同的“爸爸”、“妈妈”,还有一个共同而特殊的姓氏:“恩”。
6月9日,笔者看到2岁的小恩飞时,他正趴在地上专心地搭着积木。“小恩飞的命是捡回来的。2013年,刚出生几天的他被遗弃在孤儿院门口,全身发紫。我们赶紧把他送到医院,经过20天的治疗,他才终于能正常呼吸了。”孤儿院的魏惠霞老师说,给恩飞取这个名字,是希望他以后懂得感恩,在人生路上能“飞”得高、“飞”得远。
2005年寒冬的一天,有人在县城路边的花池内拣到一个女婴,随后送到了赵县孤儿院。这个弃婴体重只有1.4公斤,严重唇腭裂。当时孩子浑身冰冷,在大家的悉心照顾下,她第二天终于苏醒过来。“两个礼拜内,这孩子每天只能吃几滴奶,是保育老师用小勺子一滴一滴地喂养,她才活了下来。”魏惠霞说,如今,这个女孩的唇腭裂已治好。孤儿院给她起名“恩惠”,愿沐浴爱心长大的她以后能“恩惠”更多的人。
“截至目前,孤儿院86个孩子中有28个姓‘恩’。”孤儿院院长冯摩西告诉笔者,孤儿院的孩子们能有今天,离不开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爱心人士的“爱心接力”。为这些孩子取这个特殊的姓氏,就是为了让他们心怀感恩,长大回报社会。
冯摩西介绍说,坐落在赵县国柏路上的赵县孤儿院,是前年新建的,食堂、宿舍、教室内的所有设施都是新的。有关部门对孤儿院的孩子们都厚爱一层。得知一些孩子因为没有户口,无法申请救济资助款、无法办理医疗保险、甚至无法上学的情况后,赵县公安局户政科民警多次来到孤儿院,调查情况、收集取证,为孤儿院解决拾捡儿童落户32人。社会各界也提供了不少帮助,每个月都会有志愿者前来捐款捐物。
2013年12月30日,北京一家公益组织的18名志愿者来到这里,为孤儿院捐赠了20套餐桌椅、30袋面、10袋米、20桶油,以及2套太阳能热水器;今年4月10日,“石家庄开心户外爬山群”和石家庄“快乐年华”QQ群的20多名网友给孩子们送来了一批服装和鞋子、水彩笔等并捐款……
据了解,自2001年孤儿院创办后,这里已收养了132名孤儿和弃婴。沐浴着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其中24人先后考上大学,30多人通过中专职业劳动技能培训走上工作岗位。
让人欣慰的是,孩子们正如大家所期盼的那样,在能够自食其力后,以一颗感恩的心积极回报政府的关爱、社会的爱心。
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的马路军,是这里走出的第一位大学生。马路军8岁时,父亲去世、母亲失踪,她和妹妹被孤儿院收养。2013年7月她大学毕业后,上海一家合资企业愿意为她提供工作岗位。可马路军主动放弃了留在大都市的机会,回到了曾经养育她的孤儿院,成为一名老师。受马路军的影响,孤儿院走出去的刘石昌从保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也决定留在“家”里,照顾“弟弟”、“妹妹”的生活。在他俩的影响下,孤儿院里供养的其余几十名中专生、大学生,也都在寒假、暑假期间回到“家”里,主动帮孤儿院做力所能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