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岁老太照看孙子被儿子埋怨 凌晨从5楼跳下
老人帮子女带孩子的现象很常见 白周峰 摄
阅读提示|在照看孙子的问题上被儿子批评埋怨,郑州市紫荆尚都小区一位75岁的老太太竟跳楼身亡,身后撇下了一对年仅1岁的孪生孙子和痛哭流涕、跪地忏悔的儿子、儿媳。昨日,本报A14版以《温和老太为何做出极端选择?》为题报道了这一惨剧,并试图探寻事件背后的深层因素。采访中,不少人认为,现在儿女把老人当成免费保姆,说话随意,相处中往往忽略他们的情绪和内心感受。
昨日,针对老人是不是孩子的免费保姆这个话题,年老的读者和年轻的读者展开激辩。争论中,不少年轻读者认为在传统家庭观念中,老人帮子女带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是一些老人则认为现在很多年轻人把孩子当宝,把父母当保姆。记者还发现,一些老人不甘做免费保姆,主动向子女收取“带孙费”。对这个亲情利益化的话题,市民褒贬不一,争议很大。
实例育儿观念引婆媳冲突,小两口闹离婚
“岳母说我妈抱孩子姿势不对,我妈听了很难受;我妈给孩子洗衣服用普通香皂而非专门的婴儿香皂;我妈晚上带孩子出门被蚊子咬了两个疙瘩,媳妇就吹胡子瞪眼;媳妇说我妈手没洗干净,就给孩子喂东西吃……”河北保定来郑打工的张先生诉苦道,一点小问题,就会成为妈妈和媳妇争吵的原因。现在,妻子已向法院提出离婚,离婚的理由是“生了宝宝以后,家庭矛盾重重,对婚姻感觉失望”,目前法院已受理此案。
提起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张先生感觉异常苦恼,“没孩子前,我和妻子生活平静而又快乐。而有了孩子以后,因为婆媳育儿观念的矛盾和摩擦,现在已让我走向离婚”。
剖析两代人间沟通不畅导致矛盾积聚
采访时,张先生向记者举了个例子并进行了自我剖析。他说,有一次,他当天要出差,早上,他睡得正香,突然就被厨房里丁丁当当的声音吵醒了。他睁眼一看,还不到五点,恍然想到岳母是想他当天要走了,给他做一顿好吃的。当时张先生马上无名火起,心想:“瞎忙什么啊,吵得我没法睡觉。我随便吃点啥不行,用得着你这么一大早来给我做?”
“当时睡不着躺在床上,我仔细想自己为啥会这么恼怒。”张先生后来分析认为,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岳母怎么对待我,我并不关心,只希望她不要打乱我的生活。另一方面假如这件事情发生在我妈身上,我肯定也会怪她多事,但肯定不会生气。我会马上跑过去把她拦下,让她回屋睡觉。但对岳母却不能这样,只能默默忍受,唯恐一言不慎伤了她的心。正因为此才会生气,因为我明知一件事情对我产生了不利影响,却又无法阻止它,自然越想越气。
“琐事组成了生活,也往往是琐事引发家庭成员的摩擦和矛盾。一旦问题积聚,后果不堪设想,老太太因育儿问题遭儿子埋怨而跳楼就是一个悲惨的例证。”省妇联12338维权心理专家刘金洋指出。
激辩
老人是孩子的免费保姆?
“老太太跳楼的惨剧警醒我们,善待身边的老人,他们不是你的保姆,是你的亲妈,不要等事情发生了才后悔莫及。老人没有义务看孙子,但现实是大部分老人都在看孙子,请体谅老人……”网友“崔晓凤525”在微博上留言说。
昨日,记者在街头进行了随机采访,发现街头、公园和商场,几乎都是老年人在照看孩子。读者张先生打来热线说,自己的孩子刚满月,家里也是老人帮带孩子,“在医院妇产科住院期间,看到很多因育儿观念不同而引发的家庭矛盾和冲突,看了让人心里难受。现在年轻人都很忙,工作压力很大。老人和年轻人观念不同肯定会出现矛盾,我们家也常出现吵架的情况,但是出现矛盾要静下心来多沟通,这样问题都能解决,不能把老人当成免费保姆,不能要求老人什么都能做好,老人把儿女养大已经很辛苦,所以平时要对老人好,要多包容,有不对的也应平心静气地沟通。”
调查中,记者发现对大多数家庭来说,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孙子,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不管父母还是子女,都觉得这是天经地义的,没有什么不妥。老人几乎成为“免费保姆”的代名词,不但要为儿女们照顾好孩子,还要贴上自己养老的钱。
激辩
老人带孙辈儿是否该收费?
但现在,也有一些老人开始挑战传统,他们不甘做免费保姆,主动向子女收取“带孙费”。对这个亲情利益化的话题,市民褒贬不一,争议很大。
“父母以后要靠我们养老,现在对我的孩子好点,我以后会更尽心地照顾他们。现在,他们向我提出经济要求,总觉得心里别扭。难道以后在赡养他们时,我也会提要求?”市民小陈说。
今年被评为“郑州敬老孝老好儿女”的二道街亚龙小区居民冯富强老人说,老人帮忙带孩子,该不该给钱?这个问题或许根本没有讨论的必要,没有哪条法律规定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赡养、看护孙子、孙女的义务,所以这凭什么就得是“免费午餐”呢?再说,现在请个保姆每月也得好几千元,还不如自家老人放心、安全。老人有权享受自己的晚年生活,看孙子孙女既辛苦又担责任,老人不要钱,子女要知道感恩,多通过其他方式尽孝;要钱也没什么错,子女应该多体谅。
“或许老人提出‘带孙费’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子女们更应扪心自问,对父母,我们想得够多、够细了吗?”郑州教育学会学习心理研究会主任王海勇说。
读者支招
孩子要更宽容,老人要适应新时代
“老人随着年龄的增大,性格越来越像孩子一样,脾气越来越像大爷,是说不得半个不字的。目前阶段,似乎是个死结。这是两代人认知的差异。若是孩子更宽容一点,老人更愿意学习适应新的时代,或可避免。母慈子孝,还得靠教育和自我教育。”华林都市家园的孙女士打来热线说。
“我和婆婆产生纠纷的时候,老公总是一句:‘那是我妈,我能怎么样?’言外之意,所有的问题都需要我这个当老婆的忍耐,你就别想有出头之日了,谁让你是儿媳妇呢。我觉得这时候老公应该主动起来,做个和稀泥的角色。只有这样,婆媳之间的矛盾才会有缓冲,而不至于爆发激烈的冲突。”在郑东新区一家幼儿园当老师的刘女士说。
专家观点
家事,不一定非要分个是非对错
家庭矛盾到底如何破解,有何招数呢?“宽容与谅解是家庭和谐的保鲜剂。”王海勇给出了自己的秘诀,相对于年轻人来说,老人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年轻人要体谅老人的付出,在把孩子交给老人照顾的时候应该考虑到他们的辛苦和付出,懂得感恩,不要把父母照看孩子当做理所应当。此外,老人也应设身处地地多站在年轻人的位置上考虑,为儿女事业的成就、孙子孙女的成长以及家庭的和谐做出自己的贡献。
针对父母与子女在带孩子上产生的矛盾和分歧,王海勇说,年轻父母不应抱怨老人照顾得不好,最应该做的是,尽可能多抽时间自己带孩子,有时,教育并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抓住时机,利用身边小事对孩子适时启发,或以自己的行动做出解释,这比直接的言语冲撞要好很多。
长期致力于破解家庭矛盾的刘金海说,之前电视上演的《麻辣婆媳》,真可谓将婆媳间的冲突演到了极致,也引起我们的思索,在这场“家庭战火”中,唯有互相体谅与宽容,并积极沟通才是和平相处的不二法门啊。值得一提的是,在解决婆媳冲突时,做丈夫(儿子)的应在中间起劝解作用,必要的时候和和稀泥,家和才能万事兴!“家事嘛,不一定非要弄出个是非曲直来。”
相关链接
78岁老太因牙疼难耐轻生 医生称其“误诊”
老太赴玉林买百多只伤病狗
重庆老太赴玉林凑钱买回130多只伤病狗
声明:所有来源为“海口晚报”、“海口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898-66835631(传真),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