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热议全域旅游:全省打造成大景区
原标题:代表委员热议全域旅游:把全省打造成一个大景区
海南日报今日起推出特色栏目《两会四方桌》,结合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的重点内容以及海南代表、委员关注的改革热点话题和海南实际设置议题,由代表、委员、省有关部门、基层群众四方面人员畅谈,敬请读者关注。
本期话题全域旅游
对话嘉宾
全国人大代表倪强全国人大代表余永华全国人大代表林美娟住琼全国政协委员郑钢住琼全国政协委员连介德海南省旅游委主任孙颖琼海会山镇党政办公室主任柳俊
游客在琼海市会山镇苗绣园村骑行。
代表建议
完善软硬件
加快推进道路改造,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景区品质,把各景区有机连接起来
全域旅游,这个新鲜的概念诞生于今年1月底在海南召开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在全国200多个全域旅游创建试点地区中,海南是全国唯一全省列入创建试点的,展现了海南旅游进一步发展的新方向、新机遇、新前景。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迎接正在兴起的大众旅游时代。海南团代表认为,大众旅游时代意味着人人都出行、处处可旅游,这对发展全域旅游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要从点、线、面结合加强打造,破除制约旅游发展的短板,使全省成为一个大景区。
“把全省打造成一个大景区,就要求城市、区镇、村庄每一层级都要首先按照全域旅游的理念打造成一个大景区。”倪强代表说,海口作为国际旅游岛和全域旅游示范省中心城市,在全市推进全域旅游责无旁贷。
倪强表示,大众旅游也就是旅游成为普罗大众的一种日常生活方式。今年春节,在乡村旅游热度不减的同时,海口市着力打造三大公园合一,举办了三角梅花展,每天都吸引如海人潮,成为海口新的“万人景区”,城市旅游、海南人游海南成为显著特征,昭示了海口旅游正进入大众旅游时代。可以说全域旅游发展初见端倪,把全市打造成一个大景区正当其时。为此,海口将按照点、线、面结合的要求,根据海口旅游市场的特点和实际,落实到各项旅游工作中去。
“海口旅游还有较明显的短板,所以我们要注意以供给侧结构改革思维推进旅游发展。”倪强表示,海口还要在强化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丰富旅游产品体系、大力发展旅游新业态和促进旅游消费升级、政策创新等方面下工夫,以旅游供给侧改革推动全域旅游。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迎接大众旅游时代,要加强旅游交通、景区景点、自驾车营地等旅游设施建设。来自兴隆旅游区的余永华代表感到,这恰好说到了兴隆人的心坎上。
兴隆旅游开发早,名气大,曾经是海南旅游的一张名片,但近年来兴隆旅游发展却不尽如人意。万宁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多次组织专家调研,提出大力推动兴隆旅游转型升级。
“升级首先就是要完善软硬件配套设施和服务。”余永华说,比如万宁正加快推进兴隆的道路改造与“绿道”建设,完善当地基础设施,提升景区的品质等,把各景区有机连接起来,让整个兴隆都可以让游客尽情游玩。
来自保亭山区罗葵村的林美娟代表介绍说,村子周边山清水秀,盛产南药、槟榔、星月菩提、蜂蜜等特产,村里黎族文化深厚,民族风情浓郁,还很好传承了藤编、黎锦等传统艺术。怎么把这些好资源推介出去,变成村民致富的“摇钱树”?发展全域旅游给遥远的山村带来了新的契机。
林美娟就此建议,加快改善道路交通,多建自驾车和自行车“绿道”;引进外来的先进旅游开发、管理和营销机构,合作发展旅游;统一规划,引导建设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加强农民技能培训等。
委员建议
旅游化改造
打造示范村、示范镇、示范城,建立标准体系,推动方方面面的旅游化改造
“打造全域旅游,首先必须认清旅游本质,改变观念,提高认识。”谈及海南如何开展全域旅游试点创建工作,住琼全国政协委员、三亚市政协副主席郑钢先和记者聊起了全域旅游的内涵。
在郑钢看来,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旅游有三大特点:对自由选择的尊重,对自然、文化等多样化的尊重以及基于互信才能开展旅游活动。
“随着国力的提升和全民素质的提高,国人旅游不再满足于‘点状’旅游,却对旅游目的地整体感知的诉求越来越多,越来越想深入全域了解这个地方。”郑钢说,游客的选择在改变,对多样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随着游客深入旅游目的地全域开展旅游活动,对于整个社会诚信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全域旅游的新阶段,竞争已从点的竞争转变为全域竞争。”郑钢说,游客的要求越来越高,旅游目的地如果在全域旅游方面跟不上步伐,就会被整个旅游市场所抛弃。从旅游主管部门到旅游从业者,到普通民众,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全域旅游的重要性,尊重游客的选择,提供多样化的体验,让游客充分感受到旅游的安全与互信。
各行业积极融入其中、各部门齐抓共管、居民共同参与,充分利用目的地全部的吸引物要素,为前来旅游的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体验产品,从而全面地满足游客的全方位体验需求……全域旅游将更高的要求摆在了我们面前,海南该如何着手推进试点创建工作?
“从点、线、面到全域,从景点到社区、乡村,我们需要进行全方位的旅游化改造。”郑钢说,当前的城乡规划建设并没有充分融入全域旅游的要求,旅游元素仍比较匮乏。他建议,借鉴国内外旅游发达地区的经验,在海南打造示范村、示范镇、示范城,在此基础上尽快建立标准体系,推动方方面面的旅游化改造,营造贴近市民、贴近游客的全新氛围,让市民满意、让游客满意,实现旅游小格局到大格局的转变。
海南成为全国首个全域旅游创建省,而休闲农业则是全域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委员们纷纷表示,发展休闲农业,可以推进海南农业与旅游业转型升级,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成为全域旅游时代吸引游客的亮点。
一个普通的乡村,在进行旅游化改造前后的差别有多大?住琼全国政协委员、台盟海南省委主委连介德感触颇深。
“在海南,美丽乡村建设,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对普通乡村的旅游化改造。”连介德说,琼海等地的村镇在建设美丽乡村、发展休闲农业等方面已经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春节期间吸引了很多省内外游客慕名前来。“这正是全域旅游建设在海南推进的实例。”
连介德认为,在全域旅游的探索阶段,海南休闲农业已经取得了可喜发展,今后要着力提高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规划立法管理,提高规模档次,为游客提供多样化的产品体验。
“还要对‘人’进行旅游化改造。”连介德建议,为了更好地实现开拓特色休闲旅游、保护生态环境资源、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游客提供海南全域旅游独特体验,有必要对相关人员进行辅导、培训,提高经营者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水平,优化服务和培养其创新意识,打造海南旅游全新品牌。
对话部门
全域5A海南
从点、线、面全方位入手推进全域旅游,我省将构建富有海南特色的旅游产品体系
如果时间回到几年前,很难有人相信,穷乡僻壤的村民自家果园里种的芒果黄皮不用自己收,游客会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自己上门采购;家里的祖屋修缮一下,就能成为网上预订火爆的民宿客栈……在海南,实现这样华丽蜕变的村庄小镇不在少数,其中就有琼中什寒村、琼海加脑村、五指山水满乡……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我省近年来不断深挖乡村旅游资源,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在旅游扶贫上做大文章。
政策的春风更多吹向乡村,是否全省的旅游总收入就要“感冒咳嗽”呢?答案恰恰相反。2015年海南旅游产业再次交出漂亮答卷:旅游总人数达5335.6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572.49亿元,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同比皆增长近两成。
一方面是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数稳健上升,市场做出的“加法运算”,另一方面是游客旅游投诉的“断崖式”下滑,市场整治给出的“减法运算”,海南旅游作为中国旅游业的风向标,表现出了自己应尽的职责和必须的担当。
而这一切同时也收获了社会各界的肯定。今年年初,全国旅游工作会议选在“双创”扮靓的椰城海口召开,会议上,海南被确立为全国首个全域旅游创建省,担当起全域旅游先试先行的重任。
海南省旅游委主任孙颖认为,推进全域旅游对于海南来说意义重大,它是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战略实施的路径,是海南全面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有效载体,同时也是推进海南旅游转型升级、破解旅游发展难题的战略方向。
对于海南来说,推进全域旅游是自身发展的战略选择,同时,国家之所以把海南确定为全国首个全域旅游创建省,也正是因为海南已经在全域旅游方面积累了一定的探索和创新经验。海南琼海的全域旅游模式受到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的高度赞赏,三亚的旅游警察、工商旅游分局等探索已经成为全国正在推广的典范。
全域旅游意义深刻,我们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来认识“全域旅游”。省长刘赐贵在多个重要场合和会议上对全域旅游进行了论述。
2016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刘赐贵提出,“我们要把海南全岛作为一个大景区来规划建设,实现‘日月同辉满天星’,全省处处是美景。”“日月同辉”,就是海南在“多规合一”改革中推进“海澄文”、“大三亚”区域一体化,打造辐射带动全省发展的龙头;“满天星”,就是首批打造100个特色产业小镇、1000个美丽乡村,使美丽村镇成为宜居宜游的景点,遍布全省。
2016年2月25日,刘赐贵在全省城镇工作会议上再次对“全域旅游”进行了全面的论述。
刘赐贵提出,把全省作为一个大景区建设,创建全域旅游示范省,既是我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方向和目标,又是构建海南特色城镇体系的重要载体。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把全域旅游的理念贯穿始终,围绕中心城市、产业小镇、美丽乡村“三个层级”城镇体系,相向而行、有序推进,形成全面相对平衡的发展格局。
刘赐贵指出,推进全域旅游,就是要从点、线、面全方位入手,对城镇乡村、景区景点、交通网络等全面建设、改造、提升,使全省各地都成为宜居、宜游、宜业的旅游区、旅游城、旅游乡村。
从点、线、面全方位入手推进全域旅游,孙颖表示,我省将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富有海南特色的旅游产品体系,比如打造海洋旅游新标杆,高水平发展康养旅游,创新发展文体旅游,积极培育会展旅游,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稳步开发森林生态旅游,全域化发展特色城镇旅游,培育壮大购物旅游,积极发展产业旅游,大力开发婚庆、低空飞行、房车露营等专项旅游。
基层声音
山区变景区
“城在园中,村在景中,人在画中”景象初步展现,内生式的乡村游也逐步兴起
一张张鲜活生动的面孔,一件件沾满泥土气息的特产,一场场欢乐愉悦的黎歌苗舞,一个个笑脸盈盈的游客……这是近日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琼海市会山镇每月两次的“旅游赶集日”活动现场。
“每次赶集日活动时,全国各地、天南海北的游客都来到咱会山,一点儿也不夸张!咱们会山也是知名景区了呢!”琼海会山镇党政办公室主任柳俊见证了会山的步步蜕变。这里曾是琼海最偏僻、最贫穷的山区乡镇之一,如今正以生态、人文、自然等优势跻身为琼海最靓丽的特色小镇之一,逐步融入该市“全域5A级景区”建设之中。
吊脚楼风格的民居格调一致,形象生动、色彩艳丽的壁画凸显着浓浓的地域风情,青石板路既古朴又雅致,美丽的镇墟景色,让人徜徉在一片诗情当中。离会山镇墟不到两公里,曾经的贫困村——加脑村,如今有了竹园小景、骑行慢道、苗绣展销室、旅游公厕,素雅而优美。村民们有人开了农家乐,有人当起导游。
“说是景区,又不收门票;说是山区,又吸引来越来越多的游客。”柳俊介绍,会山镇全力落实“打造田园城市,构建幸福琼海”的目标,在“三不一就”(不砍树,不占田,不拆房,就地城镇化)的原则下,风情小镇建设立竿见影,“城在园中,村在景中,人在画中”景象初步展现,内生式的乡村游也逐步兴起。
随地是风景、处处有风情的会山小镇吸引了八方游客,也让苗族同胞开始受益其中。村边野地里不起眼的草苗,端上餐桌就成了城里人赞不绝口的原生态野菜;上山割回的山蜂蜜,变成客商们争先恐后购买的高级滋补品,价格从每斤20元升至250元;苗家姑娘日常佩戴穿着的苗绣头帕、腰带、美丽服饰也都走出香闺,成为“伴手礼”伴随游客走向全国各地;山兰酒、山兰米、寄生茶、五月茶等土特产不出村就成了抢手货。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建设‘全域5A级景区’最终应达到‘全域是景区、处处是景观、村村是景点、人人是导游’的目标。”柳俊坚信,会山必将成为让人流连忘返的5A级景区。随着基础建设的不断完善,琼海市进一步提出推进全域5A级景区建设,以“生态环境优美、文化魅力独特、社会文明祥和、百姓幸福家园、游客度假天堂”为目标,以建设5A级景区的理念和标准,进行资源配置、全域统筹,打造田园城市升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