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烫手”的高考账单 我们该读出啥?
辅导班、保健品、教辅书、陪考房、高考保姆、高考神器等,当今高考热催生了并红火了高考经济。新浪网图解天下一张“烫手”的高考账单,如果选择全套没有5万元根本下不来。因而引发网友热议。仅新浪网刊出该账单后10多个小时,就有近5000名网友参与,发表评论2000多条。绝大多数都在质疑高考非要如此吗?
从该账单来看,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一路蹿高,上世纪70年代高考基本是不花钱;80年代在10元左右,主要用于买文具;90年代是350元左右,主要用于购买复习资料和文具;2000年代,高考房、高考保姆等开始出现,花费5400左右;2010年代,一下子飙升到4万元;今年达5万元左右。谁也难以预料,今后的高考还会出现啥样的新项目、费用高达几何。
高考,对于考生来说,是人生一个重大转折点,家长予以重视无可非议。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度,过了往往会适得其反。先不说10多年的读书,家里为此花费了多少钱财精力,但就一次高考来说,花费就高达5万元,就目前我国工薪阶层收入来说,那可要一个人一年收入都不够。人们不禁要问,有此必要吗?再说花费多少能和高考成绩成为正比吗?显然不能。家长尽心尽力想给子女一个良好的高考环境,期盼子女能考出一个理想的成绩心情可以理解,但做法值得商榷。殊不知这样做反而会给子女造成无形的压力,目前一些学校出现的高考过激的标语口号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作为考生,由于受到性别、性格、智力、兴趣爱好等各种因素影响,再加之高考又充满变数,即使是平时的尖子生或所谓“天才”,谁也不能保证就能考出好成绩。这已被历年来无数事实所验证。家长们这样做,反而会导致欲速则不达。与其这样,倒不如家长和考生怀着一颗平常心来对待高考,说不定还能超常发挥金榜题名。
此外,子女们都还年轻,今后人生的道路很长,并不是只有上大学一条出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这样的事例还少吗?一些没有上过大学的人依然干得风生水起,甚至成为佼佼者不就是最好的说明吗?再就是即使上了好大学毕业后也未必就能找到好工作,同样会出现北大才子卖肉、清华状元卖米粉等事例。我并不是干这些工作有啥不好,只是想说明问题。不要把高考看得太重,给子女和自己背上沉重的包袱,轻松一点,洒脱一点,未必就考不出好成绩。你说呢?(陆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