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海烟塘一年捕杀上万吨蚯蚓 专家:严重影响土质
监管空白,琼海烟塘一带村民受利益驱使
一年能电出上万吨蚯蚓,捕杀蚯蚓成村民“产业”一年能电出上万吨蚯蚓,捕杀蚯蚓成村民“产业”
海南蚯蚓在呼救!
蚯蚓,所有人都知道它对土壤的重要作用,如果土壤中蚯蚓缺乏,将造成地上植物根系呼吸困难,进而导致作物减产。
近年来在我省多处农村地区,受利益驱使,很多村民把从农田,坡地里捕杀蚯蚓当成增加收入的额外“产业”。记者在琼海市长坡镇烟塘片区了解到,村民带上“地龙机”,一个上午就能从地里电出二三十斤蚯蚓。以每斤5元左右的价格卖给蚯蚓贩子,村民一上午就能赚一百多元。而据称一年下来,蚯蚓贩子能从烟塘片区收购几千吨的蚯蚓干货,收购的蚯蚓干货主要用于作中药药引。
血腥的蚯蚓加工
10月17日上午,记者来到烟塘片区的黄号村,在村中的水泥土旁边的一个破旧的矮棚内,四五名妇女正在剖蚯蚓。抓住蚯蚓的两头,将蚯蚓的肚子在固定了刀片的木板上划一下,然后顺手从划开口子处用指头一抹,再将手上的蚯蚓在旁边的水盆里抖两下,一条蚯蚓就剖好了,前后的时间不超10秒。因为是经常剖蚯蚓,坐在矮棚内的几名妇女一边闲聊,手上干活的速度照样快。而地上的血还有桶内不停蠕动的蚯蚓放在一起,场面显得很血腥。
而在矮棚内另一侧,四五十个特制铁丝槽上已经晾满了剖好的蚯蚓。看到有陌生人进来,一名女子立刻起来问记者是干什么的。记者以收购蚯蚓名义和这名女子聊了起来。女子称,已经晒好的蚯蚓每斤的价格是50元左右,而他们从农户手里收购过来的新鲜蚯蚓价格则是5元1斤。大约10斤左右的新鲜蚯蚓可以晒一斤干蚯蚓。如果是个头大,而且是将蚯蚓头尾全部剖开的干货,一斤价格在140元左右。
在这个占地不到100平米的简易小棚内,女子每天可以晒一千斤左右的新鲜蚯蚓,能收获干货100斤左右。晒制蚯蚓工艺很简单,将蚯蚓剖好在水盆内冲一下,就可以一条条地搭在铁丝槽上,如果是晴天,就放在太阳底下晒。海南天气好,一天就能将剖好的蚯蚓晒干。如果碰到阴雨天气,则在棚子内简易的炉灶内用木屑烘烤就可以了,速度一样快。
遍布村庄的加工点
离开第一个蚯蚓加工点,沿着村中水泥路往前行不到一公里,一个更大的加工点也同样设在路边。由于当天是晴天,这个加工点两百多个铁丝槽成片地铺在地上晾晒蚯蚓。再前行500米,在一个岔路口,两名妇女坐在一个凉亭内剖蚯蚓,已经剖好的蚯蚓则晾晒在一片空地上。
顺着这条道路再前行300米,往左拐进一条土路,两个蚯蚓加工点就设在路边。这两个点比之前的三个规模小些,其中一个加工点只见到晾晒在空地的蚯蚓,没有人看管。而在另外一个点一名女子正埋头剖蚯蚓,50多个铁丝槽晾满了蚯蚓,摆放在空地的阳光下。
从黄号村出来,记者驱车前往附近的长山围村委会。沿着该村新修的水泥路前行不到300米,一个占地面积近两百平方米的加工点也设在路边。尽管已是中午1时许,两名妇女还在忙碌,旁边是个装满了蚯蚓的涂料桶,她们要赶快将这些蚯蚓剖完,因为加工点的老板刚刚从外面又收回了100多斤蚯蚓在等待加工。在加工点的空地上,已经有200多个铁丝槽上晾满了蚯蚓。
“在黄号村委会,蚯蚓加工点至少有10多个,而在其他的村内,加工点的数量同样多。”黄号村委会的一名村民介绍说,这样的情况在烟塘片区很普遍。该村民所说的烟塘片区,主要是指以前烟塘乡所管辖的范围,而加工点比较多的村委会主要有三个,除了黄号村委会外,还有长山围和烟塘村委会。在这三个村委会内,几乎每个村都有10来个蚯蚓加工点。
逐渐减少的蚯蚓
10月18日上午9时,黄号村委会的黄奇胜(音)正在村中水库堤坝下面的一片槟榔地里电蚯蚓。一个用塑料油桶改装的盒子,装着蓄电池,两个丁字铁条,和蓄电池一连接,电蚯蚓的“地龙机”就组装好了。先将一个丁字铁条插入土中,然后再将另外一个插入半米外的土中,10分钟后,一条条20多厘米长的蚯蚓就自动从土里钻了出来。
两三分钟后,在两根铁条中间,就爬满了蚯蚓。这时黄奇胜就开始用铁钳将一条条爬出来的蚯蚓捡入涂料桶内。
“现在蚯蚓不好抓了,以前随便一上午就能抓到100来斤,现在一上午顶多也就抓个20多斤。”黄奇胜称,抓了快20年的蚯蚓,他明显感觉到近年来该地区的蚯蚓逐渐减少。即使是抓蚯蚓最好的雨天,黄奇胜一天顶多也就能抓到40来斤蚯蚓。
这么多年来,抓蚯蚓方式虽然改变了,但并不影响当地村民抓蚯蚓的热情。
烟塘地区农民抓蚯蚓卖,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而用电瓶电蚯蚓是最近三年才有的事。之前村民是用药水灌,但是这个方法比较累,要不停地挑水往地上泼,是一项繁重的体力活。
改用“地龙机”后,抓蚯蚓似乎成了一件不怎么费力的活,所以当地人抓蚯蚓的热情更加不减,抓蚯蚓的也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一些村民除了在自家的地里抓,现在不得不跑到一些偏远的山岭坡地上抓。
早已形成的“产业链”
黄奇胜称,尽管现在一上午只能抓20多斤蚯蚓,但是现在价格涨到5元钱一斤,一上午也能赚100多元,对于当地村民来说是个不错的赚钱路子。在烟塘地区,每家每户都种植槟榔和热带水果等经济作物,但是这些经济作物受市场影响太大,有的年份根本赚不到钱。
而抓蚯蚓不同,几乎是零成本投入,只要到地里抓就可以了。所以在烟塘片区,几乎近半数村民家中都有“地龙机”,只要一有空就会出来抓蚯蚓。抓蚯蚓,也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门路。“你随便去问一下这里的人,几乎没人没抓过蚯蚓的。”
“在我们这里,抓蚯蚓早就是当地特色‘产业’了。”在长山围村委会马埇村,一村民说,由于该地区的蚯蚓个头大,根本不愁没收购方。外地收购者一般在烟塘地区比较热闹的集市处租一个小铺面,然后开车到蚯蚓加工点收集已经加工好的蚯蚓。而这样的收购人在烟塘地区至少有10来个。收购人的“下线”就是加工点的老板了,他们一般每天上午会骑着摩托车到农户家中收购,有些互相认识的农户则会在抓完蚯蚓后主动送到加工点。
在当地村民心中,抓蚯蚓增加家里的收入,似乎是上天赐予他们的礼物。所以在烟塘地区当地农户抓蚯蚓,加工点老板加工,外地贩子收购销售,早在上个世纪就已经形成了一个稳定的产销产业链,而且经久不衰。
监管空白的地带
“之前我们接到过投诉,也赶到现场去处理了,但是最后还是不了了之。”10月17日下午,琼海市农林局副局长雷震在接受采访时称,前几年农林局执法大队在接到当地村民的投诉后,为了处理抓蚯蚓的农民,他们甚至专门开会讨论,结果翻遍法律条文,也没有找到合适处罚的办法。
但为了避免村民过度抓捕蚯蚓,琼海市农林局农业执法大队在接到投诉后,也会赶到现场采取劝说的方式制止,但是这种制止方式收效甚微。由于没有具体的法律可循,对于该地区的蚯蚓抓捕行为,监管几乎空白。
“蚯蚓的过度抓捕,必然会影响当地的土壤质量。”海南大学农业病害防治专家史学群教授称,蚯蚓在土壤中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帮助植物翻动土壤,增加土壤中的空气流动。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植物根系的生长,另一方面则有益于根系接触空气,吸收空气中有益物质和土壤中的营养成分,从而促进植物的健康成长,增强自身抵御病害虫的能力。
史学群称,蚯蚓是分解者,对于人类来说,它可以分解掉人类生产的有机垃圾,使其变成无机物,供植物等利用。所以大面积捕杀蚯蚓会严重影响该地区的土质,进而导致该地区农作物的减产。
史学群呼吁,我省有关部门应该出台相应的规定,对我省这种捕杀蚯蚓的行为加以禁止和进行严厉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