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恢复生产与时间赛跑
冲走的蔬菜,一亩亩补上;吹倒的树木,一棵棵扶起;中断生产的工厂,一家家复产……
超强台风“威马逊”重创我省农业、工业和旅游业。灾后,省委、省政府迅速启动了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工作,成立了省政府生产恢复工作组,实现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两手并进。
截至7月29日,热作和水果抢管43.65万亩、扶正53.75万株;全省16家省级以上水产良种场,已有13家恢复生产;全省60家重点企业已正常供电,大部分工业企业正逐步恢复生产。
但是,由于台风造成损失重大,生产恢复工作仍然任重道远,这将是一场“持久战”。
灾后生产恢复立即开展
今天中午,琼海市塔洋镇红庄村水头埇,农民们顶着烈日清理农田,重新种上叶菜。而在十几天前,这片680亩田洋,被台风带来的强降雨淹没3天,近400亩蔬菜、水稻绝收。
“台风过后的第二天,政府工作人员就来了,等洪水一退,就组织大家抢收幸存的作物,同时喷杀菌剂消毒,防治病虫害。”塔洋镇红庄村村民符大姐说,现在这片田洋,90亩已经重新种上了叶菜。
时间就是金钱。灾后,我省一边救灾,一边就打响了恢复生产战。
7月21日,省政府成立生产恢复工作组,并启动工作。第二天,工作组就召开会议研究通过并下发了《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迅速组织做好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工作的紧急通知》、《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组织做好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工作的指导意见》等。随后,生产恢复工作组成员单位立即分赴一线指导。
短短的几天,成效已逐渐凸显。到7月26日,我省修复受灾畜禽栏舍42.43万平方米、补栏6.32万只(头);常年蔬菜基地排涝面积1.8万亩,占受涝面积90%,蔬菜备耕2万亩;修复渔船1204艘,10万亩死鱼进行了无害化处理;海口市10个主要景区,8个开业接待游客;97%企业已恢复供电,70%企业恢复生产或部分恢复生产。
把准问题 对症解决
“这种土壤是树皮粉末和土壤混合而成的,用这种纤维布包裹进行树木育苗,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水作用,半个月不浇水都能成活。”在位于文昌市的岛东林场育苗基地,场长杨朝晖说:“台风给我省林木造成了巨大损失,灾后恢复生产,人工是一大难题,这种苗木育种新技术,可以大大减少浇水次数,从而减少人工。”
“恢复生产有很多困难,有技术方面的、有资金方面的、也有水电等基础设施方面的,要一一解决。”副省长、省政府生产恢复工作组组长陈志荣表示,“我们要有针对性地做好服务,为群众、企业恢复生产扫清障碍。”
群众的困难和需求,得到回应:昨天,罗豆农场职工反映海水倒灌导致农田无法耕作,今天,省农业厅组织专家到田头取样检测,根据污染程度提出解决方案;省林业厅接到群众报告,台风中村庄里不少古树折断,随即派出专家进行会诊。
为解决灾后重建与生产恢复资金短缺难题,省农信社紧急安排不少于10亿元贷款用于灾后重建,截至7月26日,根据文昌受灾情况和资金需求,已发放2亿多元。国开行省分行、农行省分行等金融机构也启动应急预案,积极向灾区投放信贷资金。另悉,省科技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厅、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省农科院、省海科院等单位和科研机构,组织了200多名专家和技术人员,分组赴灾区一线提供技术服务。
短期重建与长远发展结合
“增强钢架的抗风 能力 ,还不如设计斜拉线,更经济些。”“可以尝试顶斜面大棚,斜面可以增加风的受力面,从而减少压力,同时,也方便薄膜的装卸。”7月25日,在海口市罗牛山常年蔬菜基地,面对着上百亩倒塌的大棚设施,来自省内外的专家激烈讨论。
不仅是农业,林业部门也在通过灾难中汲取教训。“经过这次台风,我们发现,一些树木抗风能力差,在重建过程中要把它们淘汰掉,更换成抗风强的品种。”省林业厅有关负责人说。
“威马逊”也给生产恢复带来不少新的课题。例如,由于橡胶价格低迷,不少胶农对受灾橡胶恢复生产积极性低。如何因地制宜,适时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更新种植品种,成为各地各部门亟需研究的课题。
“这次台风,给我们造成很大的损失,也给了我们很多的教训和启示。我们重建和恢复生产,不仅仅是把树扶起来,把作物种上,要将短期的重建和长远的发展相结合,让生产恢复落到实处。”省政府生产恢复工作组有关负责人表示,灾后生产恢复工作虽已进入正轨,但是,由于台风造成的影响大,要恢复到灾前的生产能力和规模,还需要较长时间,工作组的指导将一直持续到12月,我们要打好这场持久战。
(海南日报海口7月30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