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灰头土脸到井然有序 海口新谭村华丽蜕变
干净整洁的新谭村。
海口网10月30日消息 (海口晚报全媒体记者杨杰 特约记者陈安宇摄影报道)“真是想不到,新谭村变得这么美,干净整洁的乡村环境令人心旷神怡,这里的环境卫生真是一点不比城里差。”提起近几年家乡的变化,龙华区遵谭镇新谭村村民无不为焕然一新的村庄面貌赞不绝口。然而仅仅在一年前,这里却是垃圾遍地、污水横流、乱堆乱放,环境卫生很差,“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成为村民日常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是什么力量在推动着新谭村的华丽蜕变?
下血本 堵住垃圾乱丢乱放源头
28日下午,乌云密布风雨欲来。在前往遵谭镇的路上,龙华区环卫局局长吴雷告诉记者,在以前,最让环卫部门头疼的便是雨后农村地区垃圾清理工作。“一旦下雨便顺着雨水到处游走,清理起来特别费事。现在基本能从源头控制好垃圾乱丢乱放,经过雨水冲刷后更干净。”
2013年,《海口市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实施方案》出台实施,明确要求龙华区等“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试点,探索城乡环境卫生统筹管理新机制,逐步建立‘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的村镇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理体系,村里设立垃圾池(垃圾箱),镇里建有中转站和购置垃圾转运车,在每个行政村设立若干名保洁员,专职维护村级环境卫生。”
有了明确的思路,就要付诸实践。区、镇、村三级联动创新模式,大胆实践,积极跑办,全市首个以“重心下移、费随事转、巿场运作、责权一致”为原则,“横到边、竖到底、全覆盖、无缝隙”为目的的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应运而生。“首先,我们给每个镇配备了一台价值30多万的3吨压缩垃圾车,有效解决了垃圾集中收集、清运难题。同时,每镇还配备了6辆保洁电瓶车,做到随时清洁路面。此外,各镇建立至少一座垃圾转运站,每个成本也在百万元左右。”
吴雷表示,从今年起,龙华区为每个镇配备了660升垃圾桶近200个,由镇政府根据需要下放给每个自然村。“现在,村民们普遍养成了定时定点投放垃圾的习惯。”这些垃圾桶一般2天左右可装满,环卫部门会上门清运出去,确保垃圾不溢出、不积留。
据悉,今年龙华区已在前期已投入农村环境卫生工作经费300多万元的基础上,再追加经费1100多万元,2015年预计将投入2300万元,全部纳入年度财政预算。
重创新 全市首建农村垃圾腐化池
在新谭村,还有一个处理垃圾的方式是别处没有的。6月初,区环卫局投入资金,在此建造两个将农村生活垃圾转化为有机肥料的处理池,每个体积为80立方米,可处理附近几个村一个月的生活垃圾。
28日下午,记者在现场看到,其中一个池子已覆盖着厚厚的塑料布,下面是黑色棉絮状物体。咸谅坡村支书王良进说,这就是已经腐化的有机物垃圾,可以用作肥料了。她告诉记者,平时将全村的剩饭菜、瓜果皮、烂菜叶、秸秆等垃圾集中后,会撒上微生物腐秆剂并覆盖好薄膜,用这种堆沤法经过半个多月密闭发酵后可形成有机肥料,供村民免费使用。村民们表示,用这种肥料种植出的农作物抗病毒害能力强,比传统的禽畜肥好的多。“这是因为垃圾在发酵过程中,温度可达到70度左右,大部分细菌都被杀死。”王良进介绍说。
“这种处理池会先在新谭村试点,然后向全镇的7个行政村铺开,效果明显的话可全区推广。”吴雷表示,“剩余的‘不可回收、有毒有害垃圾’则统一收集,送垃圾中转站外运处理。下一步,准备添置粉碎机等设备,垃圾腐化时间将缩短至一周左右。如果成功并全面推广,除城西镇外的其余四镇,全年垃圾转运费只需50万元左右,仅为之前的一半。”
勤动手 村民自建垃圾清运公司
今年8月,设在新谭村的海口新盛辉垃圾清运有限公司成立运营,与其他“政府购买服务,聘请专业保洁公司”的模式不同,这是全区乃至全市首家由当地村民自发组织起来成立公司,负责当地垃圾收集清运工作的组织。
总经理周贞敬表示,公司现在有9名工作人员,负责全镇87个自然村的垃圾收集、清运工作。“9名人员全部是当地村民,每天的工作就是把各村庄的垃圾收集后清运至垃圾转运站,再由环卫部门将垃圾运走。”周贞敬告诉记者,每个自然村一般2天左右可上门清运一次,每天可收集、清运出12—18吨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