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内生动力 深化国企改革
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举行记者会,国务院国资委负责人就国企改革等相关问题答记者提问——
激发内生动力 深化国企改革
3月12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国务院国资委负责人就国企改革等相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本报记者李景录摄
3月12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举行记者会,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肖亚庆,副主任张喜武,副主任黄丹华和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就国企改革等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
多项改革举措迈出实质步伐
肖亚庆介绍了国企改革取得的初步成效,首先国企改革顶层设计的文件已经出台,标志是“1+12”个文件印发,搭出了主体框架。
其次,很多重要的改革措施已经迈出实质性步伐。比如国企分类,已经有12个省份把分类工作落实到了具体企业;比如重组,去年6对12家央企完成了重组。
肖亚庆表示,国企改革中一些重点难点问题也取得了初步进展,央企积极探索开展了多层次的试点。比如在中粮集团、国投公司开展投资运营公司试点,从企业反映的情况看,效果不错。在国药集团、中国建材、中国节能、新兴际华集团开展了落实董事会职权试点,真正把权力放到董事会。
肖亚庆介绍,今年国资委将主要开展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进一步完善文件体系。二是深入推进十项改革试点。三是推进国资监管机构职能转变。四是完成国有企业功能界定和分类。五是加大公司制和股份制改革力度。六是推进规范董事会建设。七是推动央企调整重组,优化布局结构。八是加强和改进外派监事会工作。九是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
在供给侧改革中主动作为
国有企业特别是央企的产业结构偏重,相当数量的企业都处于产能过剩,央企该如何担当去产能的重任?
肖亚庆介绍,央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很重,应主动作为。
一是要抓好“三个一批”,即创新发展一批、重组整合一批、清理退出一批。对于国家战略需要、央企有优势的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比如航空航天、核电、高铁、新能源、新材料、智能电网等,要加大投入力度。对于央企长期亏损和资不抵债的低效无效资产,要加大处置力度,积极化解过剩产能。
二是要讲“三个创新”,即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肖亚庆说,央企的创新实力很强,成果也很多,比如去年全国科技大会奖励的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一等奖几乎都是央企获得的,但还需要继续加大创新力度。再比如商业模式创新,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时代,央企的商业模式如何能更进一步,还需要继续努力。
三是抓好“三品”,即树立品种、品质和品牌意识,央企要率先带头。央企现在产品不少,种类也不少,但是精品不多,品牌不强。国际品牌集团评选的品牌100强当中,央企现在还没有。从老百姓需求来看,现有产品品种、质量还满足不了有效需求,这也是央企的潜力所在。
新一轮改革不会导致下岗潮
上一轮国有企业改革,曾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及本世纪初引发了一轮国企职工下岗潮。新一轮国企改革会不会出现下岗潮?肖亚庆明确表示,深化改革过程中各方面的利益会加以平衡,特别是保护员工的利益。上世纪90年代和现在的情况有很大不同,现在的底子比之前厚实很多,人均收入水平、整体经济实力、企业财力、整体市场发展程度都有了很大变化。
“所以,保护员工利益始终是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多兼并重组,少破产,这也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方向。”肖亚庆说,“任何改革涉及职工利益时,都要稳妥处理好”。
声明:所有来源为“海口晚报”、“海口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898-66835631(传真),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