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迈让美丽乡村建设成惠民抓手
成立工作领导小组 引进社会资金投入 进行差异化打造
澄迈让美丽乡村建设成惠民抓手
本报金江4月27日电(记者程范淦 特约记者陈超)“103岁的老人还能骑自行车,这种奇景我在澄迈见到了。”今天,在澄迈县老城镇罗驿村,参加全国党报社长总编辑澄迈大型采访活动的中国报业协会秘书长胡怀福很感慨。
从一个外人罕至的偏僻小村,到年接待游客数万人的历史文化名村,罗驿的美丽蝶变,始于2013年。
多年来,澄迈凭借优越的自然环境先后斩获了“世界长寿之乡”“世界富硒福地”“中国绿色名县”“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县”“十大文化特色旅游名县”等多项国家级殊荣。2013年3月22日,澄迈县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着力打造3条美丽乡村带,即“福山桥头带”“永发美亭带”和“老城罗驿美文带”。古村罗驿就在美丽乡村建设的春风中舒展出新的活力。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澄迈因地制宜,根据各镇不同的优势和特点进行差异化发展打造。对于交通便捷、在乡村旅游带上、适合发展旅游的村庄,优先发展特色家庭农场、乡村民宿型农家乐等;对于土地面积大的村庄,通过引导村民以土地的形式入股,引进龙头企业、合作社等进驻,发展特色热带高效农业。
福山镇侯臣村位于西线高速旁,利用“福山桥头带”美丽乡村建设契机,澄迈采取党委政府引导、企业投资、村民入股共建的模式,将原本旧村庄闲置的房屋和宅基地进行开发改造,建成集商铺、家庭旅馆、茶坊、农产品展销等休闲娱乐购物为一体的特色民居。这被省内外媒体称为“侯臣模式”的成功典范,不仅实现了社会资金的大量投入,投资企业获得商业收益,当地村民的钱袋子也渐渐鼓了起来。
据了解,近年来,澄迈不断加大对美丽乡村建设的资金投入,通过争取中央、省级美丽乡村建设资金,调剂地方政府财政资金和申请地债资金等多渠道筹措资金,2016年投入美丽乡村建设资金2.7亿元建设19个行政村,2017年计划投入美丽乡村建设资金4.8亿元建设30个行政村。
目前,澄迈县共有15个传统村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还有6个村庄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作为中国传统村落之一的罗驿村是海南历史文化古村,村内文物古迹众多,至今还保存古石屋民房120多间,其中李氏宗祠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如何充分展现传统村落的特色?澄迈县制定了罗驿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实施方案和罗驿村控制性规划,计划今年投入1000万元开展拯救罗驿村老屋行动,主要用于修复罗驿村内文物保护单位和村民民居。
4年多来,澄迈以长寿、火山岩古村落等元素为文化特色推进的美丽乡村建设,已成为全域旅游、特色产业惠农、养生居家的重要抓手,全县年接待游客人数也从数十万攀升至500余万人次。
澄迈县委书记杨思涛表示,澄迈将进一步修改完善火山岩古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突出特色,将建设美丽乡村与全域旅游和特色农业结合发展。杨思涛说,火山岩古村落是澄迈的特色,澄迈将按照省党代会报告提出的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美丽家园建设新要求,对火山岩古村落规划进行修改;同时结合澄迈的长寿文化,融入长寿老人的生活习惯、菜谱,长寿村庄的尊老爱老文化教育等等,争取今年内将澄迈23个火山岩古村落全面打造成为美丽乡村,并对外开放,带动全域旅游发展,促进农产品销售,农民增收,让农民不离土地不离家乡就能增加收入。
美丽乡村建设是个系统抓手
一个偏僻的村庄为何摇身一变成为旅游热点?澄迈县罗驿村这种美丽蝶变值得思索。
从字面上看,美丽乡村建设就是要让乡村变美,但它又不仅仅止于此,实际上,它是一个系统抓手,还要和全域旅游、脱贫攻坚、强农富民、“五网”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结合起来,和文明生态建设结合起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结合起来,统筹推进,让美丽乡村不但外在美,里子同样美。澄迈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把美丽乡村作为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美丽家园来建设,加强领导,把美丽乡村连成片作为“乡村带”来整体打造,发展特色产业、推进全域旅游,同时创新体制机制,通过引进企业投资,引导村民入股等方式,引来资金活水,建成一个又一个美丽村庄,为澄迈年接待游客量大幅攀升提供了很大的贡献率。
当前,我们正在加快建设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海南,而作为“美丽海南百千工程”重要一环的美丽乡村建设正是美好新海南建设的一个缩影。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微观着手,更需要宏观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