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三江湿地公园规划方案出炉 退堤还海恢复自然生态
原标题:海口三江湿地公园概念规划方案出炉
“退堤还海”恢复自然生态
工程投资估算9.9亿元,分三期逐步推进
三江湿地公园规划建设效果图。
日前,海口市三江湿地公园概念规划编制方案出炉。该方案提出“退堤还海”理念,在生态修复基础上,适度保留场地文化记忆,布局生态旅游项目,以项目促进分区生态修复和景观环境建设,将三江湿地公园建成国家级红树林湿地公园和全岛首位生态旅游目的地,整体形成“海上田园”的形象目标。下一步,北京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中心将在优胜方案基础上,结合其他两家设计公司方案的长处和专家的意见进行深化完善,编制成三江湿地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并向社会公示。
生态友好策略:恢复红树林湿地多样生态
北京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中心编制的方案提出“退堤还海”理念。专家们认为该方案在充分解读上位规划基础上,分析区域条件,从生态保护和修复、适度开发利用为出发点,提出的通过外围开发实现红树林核心保护原则,打造特色健康产业发展目标,对总体定位把握较为准确。
该方案提出生态友好策略。
保护现状红树林资源。引导游憩活动向湿地公园转移,降低对自然保护区干扰;养殖塘减量与改造,降低退水负面影响;成为农业生产区与红树林保护区之间的缓冲地带,降低农业退水的负面影响。
恢复红树林湿地多样生态。改造防潮堤,引入恢复潮汐环境;改造现状地形,形成富于变化的地形条件;引种红树,加快资源恢复。三江湿地公园所处场地的西侧与北侧为设防标准为五年一遇的防潮堤,堤上设有闸门,可以引潮水进入基地,用于海水养殖,也可在退潮时做为排涝出口。该场地的潮型为不规则的半日潮。潮差大,潮间带相应较宽,提供给红树林生长的空间也较大。潮水动力还能为红树植物传播种苗,扩展繁衍发育。
修复场地内多样生境。打通现状养殖塘,引入海水,形成以半红树为主的生态利用现状,养殖塘具有防水层的条件,将部分养殖塘改造为淡水湿地植物种植区,保留部分养殖塘生产功能。
湿地公园毗邻红树林生态保护核心区和缓冲区,其建设将遵循“严格保护区域生态环境”原则,调整场地与周边的水文情势,划定生态修复区域,修复场地生态基底。
方案对现状红树林进行保护,保留利用现状椰林,引种耐盐碱植物;保留部分养殖塘生产功能;利用淡水资源丰富的优势,局部建设展示性的淡水湿地。
上一页 | 1 2 | 下一页 分享 网友评论 登录|注册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管理员提示】
·在发布信息时,请您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并尊重网上道德;
·因您的言论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由您个人承担;
·管理人员有权根据栏目需要对留言内容进行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