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补凉创大商机 海口部分门店日均销售额超2万元

04.07.2014  11:05



  “再来一碗清补凉!”外地游客马女士坐在海口某小吃街店铺里对老板说。随着暑假来临,不少内地游客来海南看海游玩的同时,也忘不了喝清补凉,吃当地特色小吃。那么传统的海南小吃发展的现状如何呢?商报记者对以清补凉为代表的老牌店进行了走访。

   17年老字号清补凉六成外地食客

  海口新华南路上的一家正宗老字号清补凉,因其独特的口感征服着一波又一波的“吃货”。

  刚走进新华南路口,就被眼前的长队吸引,这正是传说中超正宗的清补凉。几十人排着十余米的长队等着拿票号。旁边几十张桌子,尽是满满的食客。“虽然来海口7年,早就听说新华南路上有家清补凉,但今年才第一次品尝。味道确实不错,尤其是椰子水特别的新鲜,和其他清补凉相比,椰水清补凉十分清爽,特别解暑。”一位在海口打工的王小姐和同朋友慕名前来。

  吴同学是儋州人,也是这家店的常客,昨晚特意从海甸岛跑来吃清补凉。吴同学说,初次来此吃清补凉是误打误撞,但却一吃倾心,只是每晚都要排很长的队才能尝到这份香甜。

  记者在这家清补凉摊位上看到,店里的清补凉分为椰子水清补凉、椰奶清补凉和甜水清补凉,价格分别为每碗7元、6元、5元。碗中包括绿豆、红豆、大豆、通心粉、薏米等十几种谷物,并根据客人的口味随时调整。除此之外,与其他清补凉不同的是,每碗清补凉中,都会放进大块的椰肉。

  店老板彭先生告诉记者,来店品尝的食客很多都成了回头客,很多客人特意把外来的朋友带来解暑,现在前来尝鲜的客人中外地人占到60%。

  彭老板告诉记者,1997年为了谋生经营了这家清补凉摊,转眼17年,现在胡子都白了。彭老板表示,别看只是一家清补凉摊,却要从早忙到晚。每天早上四五点钟,工人们就去购买椰子,为了保证质量,选择椰子也要有技巧,更不是一件易事,通常每天进购两三百个椰子。随着越来越多的食客迎门,需求量也越发增加,现在店里已雇有二十多个工人,仅砍椰子的就要六七个。一旁的五位工人蹲坐在几百个新鲜椰子旁专门砍椰子、剥椰肉。“这一晚上不知道要上上下下挥舞多少次砍刀,只觉得自己不停地把椰子砍开,生怕慢了影响下一环节,拖了整个流程的拍子。”砍椰工人调侃着说。记者看到,小摊前的工人有条不紊的做着手中的工作,收钱、配料、收拾碗筷每个环节清楚分工,或许因为太熟悉这套业务,每个人的动作是十分娴熟,除去准备食材的时间,一碗清补凉不到一分钟就能完成,亦是不到一分钟就卖出6、7元。提及清补凉带来的收益,彭老板羞涩难言,只说都是小本生意。但是记者在店的40分钟里,排队拿号的队伍从未间断,7元一碗的椰子水清补凉三份、五份的被端上餐桌,细数下来,何止百碗。

   清补凉加冰激凌做出好味道

  昨日,记者来到南沙路某家清补凉店,即使下过雨,店门前还是排着很长的队,马路边有不少客人因没有座位而站着吃。记者发现,该店30多平米,里面工作人员10个左右,大部分客人选择的都是该店9元一碗的带着冰激凌球的清补凉。从国贸冒雨来吃清补凉的吴先生告诉记者,这家店在传统的清补凉中加了一个哈根达斯状的冰激凌球,自己很喜欢吃,只是每次来都排半个小时的队,至于为什么店家没有在马路边摆放桌椅,他也很好奇。记者对此问题找到经营该店的沈先生,沈先生告诉记者,生意火爆的时候每晚能卖出两千多碗,日营业额可达到两万多元,由于来吃的客人特别多,有时候会造成南沙路其他家清补凉店附近堵车,最近几日,检查人员特别多,所以沈先生把外场路边的桌椅都收起来了,很多人要么打包带走,要么站在路边吃。在记者问及为什么这家店生意如此火爆的时候,沈先生说,可能是自己太太对老牌清补凉的改造,在里面加了冰激凌球的缘故,来这家店吃的年轻人居多。

   如何将清补凉打造成海南“名片

  据悉,很多游客或者本地客人会觉得路边或者巷子里的海南小吃更具有海南风味,记者走访发现,以清补凉店为例,南沙路和新华南的清补凉因为各自特色形成了良好的口碑,然而面对经营道路能走多远,两家店老板均表示,自己店虽然有老牌特色,大众也比较喜欢吃,但面对城市规划,能让这样的路边经营走多久,他们自己也觉得前途堪忧。

  目前,海南各市县都有自己的特色小吃,海南粉、鸡屎藤、抱罗粉等等。小吃是城市的另外一张名片,然而这张名片的高手大部分在民间,清补凉店面对的问题这些小吃店也都会遇到,各地形成规模的小吃街不能将这些小

  吃集中整合。业内人士称,如何向游客展示这张名片,如何让地道的海南小吃文化传承下去,既能促进旅游发展带动经济增收又能建立一个卫生整洁的城市,是一个具有讨论意义的问题,将民间的地道海南小吃发展好,经营意识、管理水平、政府扶持等方面的因素都很重要。(记者臧会彬段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