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别西方海洋霸权论 中国海洋观正当时
香港中评社6月24日文章,原题:李克强的中国海洋观正当其时 6月2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雅典与希腊总理萨马拉斯共同出席中希海洋合作论坛,并发表题为《努力建设和平合作和谐之海》的演讲。在当前中国东部海洋领土争端凸显的严峻背景下,李克强发表关于海洋合作的演讲,对于外界理解中国新一届政府的海洋观极其重要。
作为地中海沿岸的重要国家,希腊在长期的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海洋文化,其对国际海洋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李克强在海洋之国希腊发表中国的海洋观,将有利于扩大中国海洋观的传播效应。或许这就是李克强选择希腊,而不是英国来发表中国的海洋观演讲的最重要缘由。
在演讲中,李克强提到中国愿与世界各国共同建设和平、合作、和谐之海。首先,世界各国不仅包括希腊这些与中国不存在海洋领土争端的国家,也包括菲律宾、越南等与中国存在海洋领土争端的国家。李克强的这番演讲展现出中国的大国风范。即使某些国家与中国存在海洋领土争端,但只要这些国家认同中国提出的海洋观,中国照样愿意与之共同开展海洋合作。其次,和平、合作、和谐三者之间存在严密的逻辑关系。和平是合作的前提。没有海洋的和平,合作就无从谈起,更别谈和谐。因此,和平是根本前提。而要想打造和平之海,就必须摒弃为争夺海洋所爆发的战争。这对于目前南海的海洋领土争端最具警示力。
据菲律宾海军发言人罗梅尔•罗德里格斯称,菲美海军计划派出约1000人参加6月26日到7月1日举行的年度海上战备训练联合演习。演习期间两国军舰将在三描礼士省萨帕洛克岬角西南方向约39海里处的海域举行海上射击训练,并在该海域开展海上拦截,登船搜索等项目演练,旨在增强双方在两栖行动、特殊行动和水面作战方面的能力,但实际上该演习地点距离在黄岩岛附近巡逻的两三艘中国船只,只有约80海里的距离。
而就在一个多月前,美菲还刚刚举行过联合军演。如此高频率、高强度的实战军演,到底是作秀,还是为战争做准备?如果美菲果真如此渴望在南海发动一场战争,那么最终受损的将是南海周边国家的广大民众,而美菲也不可能从中获利。美菲的这种在南海煽风点火、蓄意紧张氛围的造势举动,根本无益于南海局势的缓和。如果南海和平难现,则合作就更难推进。因此,中国一再重申立场,坚决反对破坏南海和平的行为,坚决倡导维护南海和平的措施。从这个角度而言,中国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中国愿意南海和平,只是相关国家不想要和平罢了。
在共同建设合作之海中,李克强提出建设海洋合作伙伴关系。这表明,尽管中国在海洋领土主权问题上坚持主权的绝对性、排他性,但这并不表明中国会将主权意义上的排他性运用到实际合作中。不仅如此,中国还鼓励海洋国家与中国一道共同建设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动海洋经济发展,打造双赢、乃至多赢的海洋合作新格局。
并且,早在李克强提出建设海洋合作伙伴关系之前,习近平主席就在访问东南亚国家时提出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这显示出中国的海洋合作并不仅仅是做做样子,而是由实际举措来逐步充实的。只要周边国家认同中国的海洋合作理念,就可以与中国一道合作,共同发展海洋经济。另外,无论是习近平的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还是李克强的海洋合作伙伴关系,都显示出中国不走海洋霸权的老路,倡导海洋包容性发展的新发展道路。这种新发展道路与西方所宣扬的中国海洋霸权论有本质的区别,这应该引起南海周边国家的注意与思考。
在提出建设和平、合作之海之后,李克强又提出建设和谐之海,这对于当前南海周边部分国家只顾眼前利益,大肆采油,而不注重海洋环境保护的恶劣行径具有重要警示性。中国在这一方面拥有一定技术,可以为南海周边国家保护海洋环境提供某些技术支持,这应该成为中国与南海周边国家合作的新领域。只是在和平未现、合作遇阻的背景下,这种新领域合作仍显苍白。
延伸阅读:中国空军在三沙市成立南海海洋环境装备试验基地
中国最大海洋省份海南海洋与渔业科学院挂牌运行
北冰洋战略是中国海洋战略的一部分
学者海口探讨中国周边海洋争端及中美关系走向
中国建设海洋大国道阻且长
学者海口探讨中国周边海洋争端及中美关系走向
中国发展海洋经济可借鉴日本经验
亚太地区航母扎堆亮相 中国周边成军备竞赛海洋
中国南海研究院建议琼台合作发展现代海洋服务业
中国海岛调查走出“海洋强国”基础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