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侨华人心系家乡 积极建言献策
海外华侨华人身在海外,心系祖(籍)国,他们充分利用在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的资源优势,积极助力祖(籍)国的对外开放发展,为家乡与海外的交流建言献策。很多海外华侨华人是家乡政协建言献策的一分子,他们给当地带来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这些意见和建议也往往得到当地政府的重视,被落到实处。
各地政协会上现身影
近日,全国各省份陆续召开政协会议,海外华侨华人为当地发展积极出谋划策。
据当地媒体报道,福建省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1月17日在福州召开,出席会议的海外侨界人士表示,福建应借此契机,加强与金砖国家的经贸合作和交流交往。南非豪登省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杨斯淞建议,福建的一些产能可以借势“走出去”,也可以在金砖国家设立“海外仓”,让优势产品打入金砖国家市场;同时,把金砖国家的优势产业引进福建发展。
像这样积极为家乡建言献策的华侨华人还有很多。1月17日,安徽省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联组会议在安徽合肥举行,港澳台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台胞侨胞围绕促进安徽经济社会发展、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建言献策。肯尼亚安徽海外侨胞联络站负责人韩军先生表示,肯尼亚安徽海外侨胞联络站作为安徽首个海外侨胞联络站将充分发挥东非华人社团的作用,在团结服务侨社的同时立足东部非洲为安徽服务,努力开展联络工作,为皖籍侨胞服务和皖企“走进非洲”服务。同时,努力把联络站打造为肯尼亚及东非的“安徽窗口”。
此外,福建省福清市江兜村的发展也是海外华侨华人为家乡出谋划策的一个典型。江兜村位于福清市新厝镇的中部地带,是著名的侨乡,现有人口2600人,海外华侨华人14350人,分布在世界20多个国家地区。2015年以来,在海外乡亲的建言和捐助下,江兜村紧跟新农村建设浪潮,不到一年间,建起了8座主题公园,成了远近闻名的公园村。
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教授张应龙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海外华侨华人为家乡建言献策的例子在全国各地有很多,例如广东汕头成立了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该区处于汕头经济特区核心地带,区位条件优越,比较优势突出,具备加快发展的条件和潜力。汕头经济特区因侨而立,潮汕大地因侨而兴。中国约6500万海外华侨华人中,潮汕籍有1000多万,遍布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些遍布全球的潮汕籍华侨华人在当地很多领域都具有广泛和重要的影响力,是为当地发展建言献策的重要力量。
华侨华人与家乡共同发展
海外华侨华人积极为家乡建设发展出谋划策,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张应龙认为:“这种现象成为大势,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从华侨华人自身来讲,他们虽远离祖(籍)国,但他们的心却始终牵挂着家乡,他们与祖(籍)国联系紧密,从未脱离祖(籍)国的经济建设发展。”
华侨华人建言献策是历来的优良传统,华侨华人本身都是有爱国爱乡情怀的,他们都迫切希望自己的家乡能够加快发展步伐,充分吸收世界的先进发展经验和理念。张应龙表示:“来自不同国家的海外华侨华人对他们的家乡发展建设都起着非常大的作用。侨乡在我国各省市发展中能先走一步,这与华侨华人的作用和影响是分不开的。”
“另一方面,近年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程度扩大,尤其是‘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使得中国的发展能够在更大的格局下推行。在新形势下,‘一带一路’政策给海外华侨华人提供了更大的舞台,海外侨胞能够更好地建言献策,而且当前海外侨胞的建言献策出现了新特点。过去,海外侨胞大多是为自己的家乡出谋划策,比如侨乡、省、市等,而现在,更多地是站在国家的大的角度上建言献策,现在的视角更宽,层次更高。”张应龙说。
调动积极性重在落实
全国政协列席代表刘建国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作为政协列席代表,他认为要想更好地调动海外华侨华人参与政事的积极性,为国家的发展建言献策,政府就要广开渠道,为海外华侨华人提供更多的途径和平台来发表自己的见解。
“调动海外侨胞建言献策的积极性,关键在于有效的回应和落实。”张应龙对此这样表示。“只有政府为海外侨胞提供更多的渠道和更好的平台,积极重视侨胞建议,将其落到实处,使侨胞的建议转化为具体的成果,才能充分调动侨胞建言献策的积极性,使他们获得一种成就感。”
如果能够积极地回应、积极地吸收海外华侨华人的合理化的建议,并且加以落实,就能更好地提高他们建言献策的水平。同时,张应龙还提出,“对于一些好的建议,用适当的方法加以表彰,也可以调动海外华侨华人的积极性。但是,最为关键的,还是把这些海外侨胞提出的建议落到实处,转化为实质性的成果,既能给他们以精神上的鼓舞,又能给当地带来切切实实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