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龙泉镇新联村:冷泉水稻田里浇出致富米

08.03.2022  15:30

  “布谷飞飞劝早耕”,3月7日上午,海口市龙华区龙泉镇新联村冷泉水稻田里一派繁忙的春耕景象,数十名农民正在忙碌插秧。

  当前,新联村因地制宜,借助火山冷泉湿地资源优势,通过扩大种植规模、采用新品种等形式,进一步擦亮“新联新米”大米品牌,增加村集体的经济收入。新品种、新理念的引入,使这方拥有上千年水稻种植历史的村落,开始讲述出一个个新故事。

3月7日上午,龙华区龙泉镇新联村冷泉水稻田里,农户们正在忙碌插秧,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春耕景象。海口日报记者 王程龙 摄

  借助湿地优势 引进优质品种

  3月7日清晨,一场小雨过后,新联村迎来了金灿灿的阳光,农户庄子江卷起裤腿,一头扎进农田,熟练地把一株株秧苗插到田里。“我们不仅入股水稻产业有分红,来田里帮忙也有劳务费。”庄子江开心地告诉记者,他还种有10亩左右的瓜菜,通过“多条腿走路”,如今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眼前的水稻田有100亩,这两天拉开了插秧大幕。而像庄子江一样的农户在新联村可不少,该村拥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借助新旧沟湿地资源优势,给全村的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但过去种植的普通水稻效益低,出现了大量稻田撂荒。”新联村党支部书记庄永优介绍,2020年,龙泉镇邀请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专家团队引进了“绿金香”“美香占”等特优香米品种,将亩产效益从1000元提高到了4000多元。为进一步提高效益,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今年该村又整合了撂荒地,将种植面积从50亩拓展到100亩,开始了规模化种植。

3月7日上午,龙华区龙泉镇新联村冷泉水稻田里,农户们正在忙碌插秧,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春耕景象。海口日报记者 王程龙 摄

  落实耕地保护 带动农民增收

  “要注意行距在20厘米,株距在16厘米,太宽了产量低,太密了容易得稻瘟病、纹枯病。”插秧过程中,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研究员唐清杰不时叮嘱着农户。几年相处,他与当地农户们已经相当熟络。平时他不在村里时,也会在线上对农户们进行一对一种植指导。

  唐清杰告诉记者,新旧沟有湿地调控温度,非常适宜水稻种植,土壤肥沃又有冷泉灌溉,使种植出来的稻米富含多种营养成分。“今年我们将‘绿金香’短粒米改为了长粒米,红米一号改为了二号。”唐清杰介绍,长粒香米包装更加好看、味道更香,红米二号则口感润滑。目前,香米占70亩,红米占30亩,插秧期将在10天左右,再过4个月便可见到稻浪滚滚的景象。

  “我们坚持落实耕地保护制度,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推动撂荒地综合整治以及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和管护,积极和科研团队合作,采用良种良法,推动粮食产量和质量提升。”龙泉镇副镇长詹家友介绍,下一步,该镇将继续摸清撂荒地的底数,持续推动撂荒地综合整治,同时在新旧沟湿地、五一田洋等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发挥特色产业优势引领带动作用,进一步实现农民增收、集体增效、农业增产,走出乡村振兴新路径。

  作者:邝晓霞 刘伟

  原标题:聚焦海口乡村振兴·第842期丨龙泉镇新联村冷泉水稻田里浇出致富米

编辑:李奥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