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龙塘水源厂近几年4次爆管 因管道老化异常脆弱

25.10.2014  13:33

  埋在地下的水管就像城市的血管,表面看不见,可一“出血”将产生许多麻烦,不仅影响市民的正常生活秩序,也造成水资源的浪费。10月15日下午,位于海口市龙塘镇美源村附近的龙塘水源厂一条原水管突然爆裂,导致海口大半个城区水压偏低或停水。这并非偶然现象。近几年,仅媒体报道过的龙塘水源厂便发生类似爆管事件4次,其他爆管事件更是频频发生。面对事故频发的自来水管道,我们不禁要问:原因何在?自来水,这一涉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如何才能做到万无一失?

  事故频发

  几年时间4次大事故

  10月15日16时15分左右,海口市龙塘镇美源村附近,龙塘水源厂原水管突然爆裂。在巨大的水压下,水流源源不断冲出管道,溢满路面。

  爆管导致海口城区米铺、儒俊两大水厂供水量减少一半,致使海口城区水压偏低,部分地势较高的地区出现停水,大量居民正常生活受到影响,不得不开始找水、储水。

  这并非龙塘水源厂第一次发生爆管事件。记者粗略检索发现,算上刚刚发生的事故,龙塘水源厂已经先后发生4起大的爆管事件,每一次的影响均波及海口大半个城区。

  部分爆管事件

  今年1月1日上午9点半,龙塘水厂一原水管突然发生爆裂。爆裂导致海口数万户居民受影响。“那次印象很深。”住在府城的陈先生记忆犹新,“元旦节的第一天没水,家里都没做饭。一停就是好几天。

  2010年10月4日上午10点左右,因连日普降暴雨引发地质疏松沉降,龙塘水源厂原水管突然发生爆裂,影响海口府城、秀英、金盘、南沙和中沙路等部分片区供水。

  2008年2月13日中午,海口供水源头——龙塘水源厂一根主水管爆裂出一条2米长的裂口,经30多小时紧急抢修后,才修复恢复供水。

  不仅如此,一些小的水管爆裂事件也不时发生。今年3月18日,海口新华南路一小巷内水管爆裂,自来水哗哗流了两天。

  2013年12月30日,高登街原水管爆裂,琼山、秀英、龙华等区市民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2012年6月,海口市府城地区自来水供应主管道发生破裂,部分区域于24日17时许至25日中午停止自来水供应,百姓生活受到影响。

  2010年11月12日,海口滨海大道与文华路交界处一路段水管爆裂,导致附近2000余户居民家中停水。

  疲于应对

  爆管偶发突发无法预测

  “我们知道它们脆弱,可我们却没有丝毫的办法。”海口水务集团总工程师张洁很无奈,“地下管道的爆裂是偶发的、突发的,我们根本无法预测。有时候,管道爆裂了,巡查人员还得一截截检查才能找到漏水点。

  在面对爆管一事上,水务集团制订了专门的应对方案,平时还安排专人沿线巡查,接到破损需要维修的反映后,立即投入抢修;而在爆管事故发生后则紧急启动应急预案,争取在最短时间内修好。

  然而,这些仍不够。有网友质疑:“难道我们就不能提前对一些使用年限过长的水管进行改造、更换,排除隐患,未雨绸缪吗?

  其实,很早之前政府部门已经采取了行动。

  2007年,海口通过利用国债、地方政府配套资金以及企业筹资等方式,投入1亿多元对市区24个路段共计20余公里的管道进行改造。此外,还要利用国债和自筹资金,结合小街小巷改造,对老城区管网进行同步改造。

  2011年,海南省发改委已将国家安排海南省供水管网等建设与改造项目的中央预算内资金共计2600万元及时下达,用于海口、文昌、琼海、万宁的供水管网等建设与改造。

  “按道理,经过这两次海口的自来水管网将出现一个新的改变,爆管事件也该减少了。可是为什么还有这么多?自来水爆管依然是一个潜在的危险。”网友“仰慕风雅”提醒:“还有地下我们看不到的‘暗漏’,也许那才是更让人揪心的。

  一位业内人士介绍,管网改造、维护均需花费大量资金,费用巨大。除了政府,依靠水务集团目前的状况很难负担得起,投资不到位也就导致管网铺设迟缓、维修滞后、漏损率高。该业内人士甚至开玩笑说,“有时候爆管也能带来一个‘好处’,能够引起政府的重视,问题也能得到有效解决。

  这话似乎得到了应验。日前,海口水务集团已经向海口市相关部门提出申请,拟在龙塘水源厂附近新建一条铸铁水源管道系统,改善海口自来水供应。

  原因探析

  管道老化异常脆弱

  埋在地下的水管发生爆裂,原因很多。海口水务集团总工程师张洁打了一个比方,就像一台车,开过几年后总会出现各种问题,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老化,此外也可能存在一些人为的因素。

  如果单纯分析此次龙塘水源厂爆管一事,张洁将最主要的原因归结为:管道老化。“这些水管都是上世纪90年代所建的水泥管,年久老化,已经使用了20多年,管道的健康状况可想而知。

  这并非个例。据了解,目前海口大部分的供水管道均铺设于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由于当时的管材材质低劣,施工技术有限,再加上年代久远,如今管网腐蚀程度较为严重,漏损率很高,导致事故频率增高。

  所谓的“管网漏损”即自来水厂将水供出后,在供应过程中出现了减少;“漏损率”则指管网漏损量与供水总量之比。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每个城市管网本身的材质和老化程度等指标。

  据公开资料显示,海口自来水供应的漏损率约为15%。远远大于原建设部2002年发布的《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和评定标准》中规定的“城市供水企业管网基本漏损率不应大于12%”的标准。

  管道漏损率较大带来的后果是水资源的无形浪费;同时增加了水质二次污染的危险。这些都必须引起重视。

  此外,野蛮施工、违章建筑、重车碾压也是管道安全的三大“杀手”。这次,龙塘水源厂附近原水管爆裂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管道通过的公路是南渡江挖运沙石的主要运输通道,大量超重车辆碾压路面,最终加速了管道爆裂。

  这些位于地下的“血管”正变得越来越脆弱,仿佛一个个潜在的炸弹,随时威胁着海口市民的正常生活。

  他山之石

  借鉴国外地下管网涵洞经验

  保障市民的正常生活用水,这是最大的民生工程。类似的水管爆裂事件,应该越来越少。

  “供水的问题来不得半点马虎。”省政协委员廖晖表示:“近期海南进行了水价调整,也希望跟随而来的是服务水平的提升。而不是让群众只看到水价在涨。

  10月9日,海口市第34次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海口市自来水价格调整方案》,生活用水每吨调高2毛。调整理由为,海口市现行水价从2006年8月1日起执行,8年未变。随着海口市城区部分管网使用年限久、老化严重,同时电费、净水原材料、人工成本等城市安全供水生产成本持续上涨,现行水价与供水成本倒挂,严重影响供水企业正常运营。

  “我们希望,水价调整后将一定程度上用于老化管网的维修、改造。”廖晖说:“供水企业跟一般的企业不同,他们承担着更重要的社会责任。他们面对的是千家万户,不管是为消费者,还是为社会,他们都应该为市民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廖晖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应该与供水企业一起,制订规划,加快海口城区的老旧水管改造更换,“只有逐步将老旧水管更换掉,用上优质的、新的管网,类似爆管事件以及令人揪心的管道漏损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此外,政府部门也责无旁贷,加大公共财政的支持力度,提高城市供水服务水平。

  业内人士建议,从长远看,城市供水管网最安全的办法是借鉴国外的经验,修建地下管网涵洞,将地下管线统一设置在坚固的涵洞里,这样既避免管道的挤压和挖掘,又便于统一管理和维修。目前,烟台、大连等已经开始尝试这一做法。(敖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