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黑车”屡禁不止“你”为何如此难管
在汽车南站前等客的摩的正在和客人讲价。 本报记者 张俊其 摄
海口网9月8日消息 (记者 郑文强)海口“双创”下的汽车西站“黑车”整治,效果明显,给汽车西站进出旅客提供了一份生命安全保障。
但是,记者在连日的采访中,近50%的受访者表示出行坐过“黑车”,近70%的受访者认为乘坐“黑车”给出行带来方便。纵观这几年来的“黑车”整治行动,多是陷于“群众举报——部门打击——效果明显——死灰复燃”的怪圈,多次整治行动犹如一阵风,“黑车”就会卷土重来,占据各大车站、港口,继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飞驰。
“黑车”为何屡禁不止?
市民:知道危险,就是图方便
由“黑车”引发的事故屡有发生……2009年11月26日8时,女子潘某乘坐摩的司机王某驾驶的摩托车,行至世贸北路与滨海大道交叉路口,遇执法人员检查。慌忙中,王某为逃避检查,导致摩托车与一辆货车发生相撞,造成潘某被碾压身亡。2012年6月12日上午9时,在南海大道与海新路交叉口处绿色长廊路段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女子搭乘一辆摩的被一辆大货车撞到,该女子随后卷入大货车车轮被碾压身亡……
近几年,市民乘坐“黑车”发生伤亡的事故屡屡发生,但是血的教训并没有阻止市民出行选择“黑车”,大多受访者只是希望惨剧不要发生在自己身上。
“知道不安全,就是图方便。”家住海秀中路金牛新村的余占荣说,他从上世纪90年代就乘坐“摩的”,后来市区禁摩,电动车载客逐渐代替了“摩的”。他认为,海口城区小,到达目的地也就两三公里的距离,乘坐“摩的”、“电的”十多分钟就到,而选择搭乘公交或者出租车,特别是在上下班高峰期,等待时间通常超过20分钟。
市民出行图方便的需求滋养了“黑车”存在的空间,而高峰期交通拥堵、乘坐出租车难以及城市公共交通资源配置不合理等诸多问题又进一步扩大了“黑车”的市场需求。
近年来,海口为治理交通拥堵使出了不少法子,单行道、大循环、“禁左”,打通了不少“断头路”……交通疏导情况得到很大改观,但是面对机动车数量的激增和城市发展的建设,“堵在路上”仍然是海口上下班高峰期交通现状,除了私家车同时被堵的还有公交车和出租车,而此时也正是市民最需要出行的时刻,交通供给和需求存在着很大的矛盾,也让“黑车”盛行有机可乘。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海口“黑车”在交通高峰期和车站码头就会集中出现,“这个时候等公交车要等很久,出租车基本上是看不到的,只能打‘摩的’。”9月2日下午5时许,放假后从金垦路准备到火车东站坐车回万宁老家的小朱说。
“黑车”司机:日收入100多元
2014年海口共发生一般程序处理交通事故590起,其中涉及电动车的就多达254起,死亡31人。虽然这些事故当事方并不全部都是“黑车”,但“黑车”载客乱闯乱窜,逃避执法,其远比一般市民自骑电动车安全隐患大。
安全隐患大,职能部门严罚紧管,但海口还是难以杜绝“黑车”的存在。“其实全国大部分地方都一样,就是打击力度再大,‘黑车’也不可能消失。内地是四个轮的‘黑车’多,海口则是两个轮的‘黑车’占大多数。”从厦门来海口工作的小曾说。
市场需求再加上利润空间大是“黑车”长期存在的主要原因。9月1日中午12时许,在海秀中路秀英村路口,七八辆“黑车”正在路口等客,“走吗?走吗?”这些“黑车”司机在四处揽客。
对于这些“黑车”司机来说,成本低、门槛低、收入“稳定”是他们从事这个行当的主要原因。“一天有100多元的收入,可以养活一家人。”今年50岁的老唐从事“黑车”载客已经近10年,他告诉记者,几年前他是开摩的拉客,禁摩后车被没收了,就改用电动车拉客。他认为,自己这项“工作”,除去每月的房租,还可以养活老婆和在老家读书的孩子。
违法成本低也是老唐这些“黑车”司机不愿意放弃这个行当的主要原因。老唐说,他从事“黑车”拉客这么多年来最重的一次处罚就是被罚2000元。“少去大路,一般不会被抓到的,就算车要不回来,买辆新的也就两三千元。”老唐说。
执法人员:取证难,明知“黑车”也不能随意抓
“黑车”到底该由谁来负起监管职责呢?目前,在汽车西站进行驻点执法的有公安、城管、交警、交通执法等多个职能部门。之所以同时调动这么多部门人员驻点,就是为联动执法。因为按照执法权限,交警对乱停乱放等各种交通违法进行查处,交通执法则主要负责监管车辆营运、“黑车”载客的查处取证,城管则监管“三车”,一旦遭遇暴力抗法,又需公安介入,而平时的站内治安巡控,也离不开联防等。
在复杂执法情况下,基层执法队员亦有苦衷。“我们查扣‘黑车’,动作幅度稍微大了点,就会被质疑有粗暴执法之嫌;可我们一旦手软,‘黑车’会更加猖獗”,交通执法一队员说,“黑车”非法营运这个群体甚至“抱团”,一旦被查,同伙就可能围攻执法人员,这种情况时有发生。
一时间,如何更快捷更高效地协调、联动各个部门,既要有理有据地查扣“黑车”,又要彻底整治“黑车”的存在,则成了考验职能部门有效执法的一道难题。
“我们都知道那就是‘黑车’,但不能想抓就抓。”市交通港航综合执法支队队员介绍,按照执法要求,要对非法营运车辆进行处罚必须具有驾驶员的询问笔录、乘客的证词以及视听材料。即便是“人赃俱获”,但查处起来也并非容易,不少“黑车”乘客因为各种顾虑而不愿配合取证调查,有些是贪图便利,有些是担心被打击报复,这给执法取证存在不小困难。而且,一些违法车主想方设法阻挠执法,甚至亡命逃窜,加大取证难度。
目前,在汽车西站,每天白天大约有60多名队员驻点,到了晚上及节假日,驻点的执法队员或增至200人。一天之内,多个部门的驻点执法人员都是按三班次,甚至四班次轮换驻点,从早上直至深夜,执法力度可谓不小。
毋庸置疑,多部门、多人手驻点汽车西站联合整治“黑车”,这段时间以来,原本较为猖獗的“黑车”明显收敛,整治效果显著。但在执法点的相关负责人士看来,治标不治本。而且,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一线执法人员本身就很紧缺,抽调这么多人手过来驻点执勤,其他车站、码头等的执法压力也不小。”一基层执法中队长坦承。
换而言之,在汽车西站等地“黑车”易聚集点,驻点执法人手一旦减少或撤退,“黑车”或许会迅速返潮,如何建立一套更为务实的长效管理机制,更显得重要。
民生问题、交通问题、执法难等等都决定“黑车”淡出城市之路,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