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靶向治疗”因病致贫 重燃患者希望
像王阶胜这样身患重病的贫困户患者并不是个例。在脱贫攻坚中,海口市落实重病兜底保障,实施“靶向治疗”直击健康扶贫“病灶”,让贫困户重病患者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燃起脱贫奔小康的希望。
他“放弃”了自己 政府却没有放弃他
“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是因病致贫的真实写照,何况王阶胜家中还没有养猪。去年5月,时常觉得胸口绞痛,呼吸气促的王阶胜在家人的催促下住进了市人民医院,医生给出的建议是:搭一个心脏支架。搭支架手术不难,难倒人的是12万元左右的手术费。“别说拿出来了,我活了64年,也没见过这么多钱啊!”都不用考虑,王阶胜就出院回家了,他的打算是,活一天赚一天。
王阶胜放弃了自己,他想给家人留条活路,但政府没有放弃他。听说他回家了,镇政府、卫生院和村医轮番上门,把健康扶贫政策掰开了揉碎了讲给他听,就为了让他记住一句话:病能治,不花你的钱。
“这可能吗?可政府的人也不能蒙我吧?”虽然不完全相信,但王阶胜还是揣着满肚子疑问回到了病房。去年5月初,手术顺利完成,医疗费用合计107000余元,新农合报销、大病补偿、民政医疗救助、扶贫资金两次兜底,最后王阶胜自己出的钱不到1000元。现在身体逐渐好起来了,镇卫生院的医生和护士隔三差五上门指导他做康复治疗,到镇里、市里开一年的药也花不了几百块钱,王阶胜真正相信了自己这条命是政府给的,一想起这个,精神头就来了。精神好的时候,他就陪着妻子一起干农活,养着政府产业扶贫给的羊,日子眼见着越过越兴旺。
重病兜底,海口筑牢医疗保障防线
健康扶贫是实打实的“干货”,贫病群众对此期望值很高。今年,我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有2632户,共11467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口509户2049人。截至4月,全市对建档立卡扶贫对象实施医疗保障普通门诊报销补偿7518人次,报销金额36.04万元;住院新农合基本医疗补偿134人次,报销金额90.25万元;累计五种救助补偿,住院实际报销补偿比达到了94.58%,这些数字,是一份沉甸甸的民生成绩单。
因病致贫是人口致贫的一大主因。记者了解到,根据省、市对健康扶贫工作的要求,海口将重病兜底保障与大病集中救治、慢病签约服务管理并重,实行分类分批精准救治,从政策、机制、服务乃至动员社会力量救助等方方面面予以充分保障。
近两年来,为了扎实做好医疗帮扶工作,解决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技术能力不足等问题,市属5家二、三级医院医疗专家组成的22支医疗巡诊队,长期奔波在镇村的街道与乡间小路上,形成了巡诊的长效机制。他们不厌其烦地完善医疗帮扶对象健康评估,及时拟出治疗方案,为贫病患者打通就医双向转诊的通道。
“我们筑牢新农合、大病保险、商业补充保险、民政医疗救助、医疗兜底保障等五重医疗保障防线,持续保障农村贫困人口住院费用实际报销比在90%以上。”市合管办负责人告诉记者,医疗扶贫是一项繁杂系统的工程,为了有效控制医疗费用,实实在在地减轻农村贫困人口医疗费用负担,海口量身定制了一系列政策制度,以规范各级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与服务,优化就医流程,确保贫病患者看得起病。
“以前没钱看病,有病只能苦熬,现在镇里医生越来越好,看病却几乎不用掏钱,我们还有什么不努力脱贫的理由?”东山镇卫生院,贫困户杨盛春享受到医院为贫困户诊疗设立的“绿色通道”,这些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优惠现在成了现实。“如今,随着身体一起康复起来的,还有长期被贫病压迫的生活自信。”杨盛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