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问海口购房入户政策:谁是最大受益者

25.06.2014  18:25

  海口市政府常务会日前通过《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决定提高房地产建设项目审批效率,合理调整限价商品房申购条件,规范预售行为,合理确定房地产开发企业承担开发规模,实施购房入户政策。

  《意见》提出实施购房入户政策,自6月1日起在海口市行政区域购买单套建筑面积在120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商品住房,并已合同备案的本省籍购房人,可在该市申请登记本人、配偶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父母和符合计划生育的未婚子女的户口,申请登记户口人数总计不能超过5人。《意见》暂定执行到2014年12月31日止,视执行效果再定是否延续或调整。

  这一所谓“新政”出台后,曾引起舆论一片叫好声,认为“新政”有利于提振海南房地产信心,同时能避免投资投机行为。同时,很多“新海口人”可以借机“转正”。但根据媒体最新报道,虽然《意见》出台后对海口大户型楼房销售有一定促进作用,但由于落户的具体操作程序还未确定,因此截至目前仍没有一例符合条件购房者完成落户。

  笔者认为,一项所谓的“新政”,如果不能让更广泛的群众受益,又无法落到实处,还制造了新的不公平,仅仅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仓促之举,那么这样的“新政”除了损害政府的权威性之外,没有其他任何好处。

  在笔者看来,海口市本次出台的新“购房入户”政策有几个值得质疑的地方。

  其一,仅限本省籍会不会制造出新的不公平?众所周知,早在1996年,海口市就出台了《海口市投资和购房办理入户暂行办法》,规定“每购买建筑面积50平方米商品住宅可办理1人入户”,之后经修订,购房入户标准由每50平方米降为25平方米。1999年,海南省全面启动购房入户政策,当年出台的《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积压房地产流通有关问题的通知》(琼府办〔1999〕119号),亦规定“每购买建筑面积20-25平方米商品住房(具体标准由各市、县政府确定)”“可在商品住房所在地办理1人入城镇户口手续”。

  但到了2005年,“购房入户”政策被骤然叫停。为了封堵“高考移民”,当年6月,《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处置积压房地产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发布,“购房入户”政策被以“一刀切”的方式叫停。此后,除了行政事业单位“正常的工作调动”和结婚等少数渠道外,不仅是外省籍“新海口人”难以落户海口,就是本省籍“新海口人”也无法进行正常的户口迁移。由此给他们就业和孩子就读等方面造成了诸多不便。

  近年来,国家关于户籍制度改革基本确立了“实行以具有合法固定住所或稳定职业为基本落户条件的户籍政策”的大方向,而由于历史原因,目前很多在海口有稳定工作、固定住所的人口无法在当地落户。因此,笔者认为,假若海口市认为“购房入户”政策确实可以放开的话,就不能仅仅将对象限定为本省籍,否则就制造了新的不公平。

  其二,会否让海口的“城市病”更加严重?不可否认的是,近年来,随着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和海口市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海口也难以避免地患上了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就业困难、生活成本高昂、交通拥堵等城市发展中的“城市病”,目前以每逢高峰时期道路拥堵为首的“城市病”已经广为海口市民诟病。那么,在重启“购房入户”政策之前,海口市有关部门有没有评估过,在“城市病”尚未得到有效缓解的基础上,海口是否还可以承担更多的人口及由此带来的压力?

  其三,海口会不会“掏空”卫星城?中共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指出,要“科学规划城市群内各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缓解特大城市中心城区压力”,“合理确定城市开发边界,提高建成区人口密度,防止特大城市面积过度扩张。城市规划和建设要注重以人为本、节地节能、生态环保、安全实用……加强城市公用设施建设,预防和治理‘城市病’”。一直以来,澄迈、文昌、定安、屯昌、临高等多个市县一直将自己定位于海口的“后花园”,期望通过“省会经济圈”的发展来分享毗邻海口的独特价值。那么,此次海口重启“购房入户”,会否凭借省会城市户口所独具的“含金量”,将周边“卫星城”原本冀以重望的优势化为无形?使得省内优势资源更向自身集中?进而导致周边“卫星城”被“掏空”?

  其四,海口的学校还可以接纳多少学生?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速度加快,海口的外来务工人员也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是适龄入学儿童数量的成倍增加,有统计数据显示,计划提供5.7万余义务教育阶段学位的海口市,实际已接纳了近6.2万人。由于海口原有的学位根本无法满足需求,由此催生了“大班额”现象。有些小学一个班的学生人数高达70多人甚至80多人,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班额的1.5倍。由于班额过大,产生了患近视的学生增多、上课时回答问题的机会少、老师作业改不过来等一系列问题。

  不可否认的是,为破解城区学校学位过度紧张的困局,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海口曾出台过一系列措施,其中成效最为显著的便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13年,为解决过大班额的问题,海口市教育部门采取紧急措施,挖掘各种资源,以增加班级数量的方式为其减负。截至目前,龙华区增加班级15个,小学入学人数比计划多618人,初中入学人数比计划多860人;琼山区增加班级5个,小学班额数达62人,初中班额数达57人;美兰区增加班级14个。然而,尽管如此,面对外来人口不断增加的压力,许多城区学校和教育部门依然一筹莫展。那么,在“大班额”现象已经非常严重的情况下,重启“购房入户”政策后,海口的学校还能接纳多少学生?

  其五,“购房入户”应否海口“独享”?在面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等多重压力情况下,不仅是海口,省内其他市县如三亚、琼海、文昌的房地产市场销售也陷入低迷,那么如果海口可以通过重启“购房入户”政策来“救市”并获得成功,那么其他市县可否跟风、仿效?由此产生的恶性竞争等不良后果又由谁来承担责任?

  所以,作为一个短暂的过渡性型政策,海口期望通过重启“购房入户”来消化房地产库存压力,出发点是好的,但在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后,却发现,唯一的受益者或许只有以此作为卖房“促进剂”的开发商。笔者认为,一项政策的出台,必须经过认真的讨论、慎密的论证和精确的评估,否则就有可能导致政策出台后引发诸多争议。我们希望,海口市今后在出台类似的政策时,还是要“三思而后行”,把政策“做实”,把“好事办好”。(冰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