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美舍河治水首次通过大雨考验

26.04.2017  08:51

  海南日报4月25日讯  (记者计思佳 叶媛媛)海口美舍河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备受关注。除了治理水体达到水清岸绿,该项目在推进过程中充分运用生态治理理念,也是海口构建海绵城市试点工程。

  4月24日下午,海口突降大雨,局部暴雨。当天13时至15时,海口中部乡镇最大降雨量已达92.1毫米。在不少路段出现积水的情况下,正在打造“海绵系统”的美舍河在首场大雨“考试”中表现优良。

  昨天17时许,在美舍河东风桥——白龙桥生态修复试验段,记者看到河道水面上涨后,亲水栈道被淹没。雨停后,河道水面渐渐降低,被淹没的亲水栈道又重新出现。同时,曾经的“三面光”被毛石挡墙取代,在雨水的冲刷下毛石挡墙显得格外干净。在河岸上的透水混凝土慢行车道中,雨水顺着“慢行系统”一点点渗透,没有形成积水。

  北京土人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海绵城市建设分院实施负责人郑军彦解释,在设计之初就考虑亲水栈道的亲水性,设计高程在常水位以上30厘米,虽然在暴雨情况下栈道会被水淹没,但可以保证在大多数时间栈道具有较好的亲水性。

  另外,毛石墙选用海口火山岩为原材料,通过土壤下渗净化雨水,一部分雨水通过毛石挡墙的缝隙回到河道的浅滩湿地中。

  今天上午,记者来到美舍河凤翔公园段。绿地草皮都是湿漉漉的,路面没有积水,河面水位正常。

  “在昨天大降雨的情况下,美舍河治水成果初显,主要是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初期降雨的水污染的降解,另外是在降雨增大后提供滞蓄雨洪空间。”中规院城镇水务与工程研究分院能源所副所长王晨说。

  王晨进一步解释,该项目利用公园内大面积的绿带空间,构建起“渗、滞、蓄、净、用、排”六位一体的初期雨水净化海绵设施,可以将周边汇集过来的雨水在项目内进行滞蓄与净化,水质较好的生态用水可用于河道补水。

  另外,把河道内原有硬质堤岸“退堤还河”,打造内河湿地,构建出土壤、植物和微生物可以充分融合的空间,可以将一部分初期雨水和污染物通过内河湿地再次进行净化后排入河道内,解决了初期雨水对河道的污染问题。

  “24日大雨前后,我们对水位进行了监测,在降雨之前水位高5.8米,最高峰时水位近6.2米。也就是说,通过40厘米的水位高差起到了调蓄雨洪的作用。”王晨介绍,美舍河项目更重要的功能是对大流量的洪水进行行洪排涝,“整个河道的行洪断面拓宽,构建了浅滩和生态岛,为行洪和排涝提供了弹性空间,在高水位情况下提高了排洪能力。另外,通过‘退堤还河’、‘退塘还湿’构建起软质的生态的修复空间,对上游来水能起到滞蓄雨洪的作用。

  王晨说,如果根据气象情况,有效控制下游泄水,在大洪水来临之前,将水位放低,经测算,从凤翔公园到上游的沙坡水库这一河段,能够滞蓄雨洪的空间将达到50万立方米。

编辑:凌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