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简政放权 群众共享改革红利

30.07.2015  09:46

  海口晚报记者 谢大强

  不久前,秀英区东山镇东升村的王女士与丈夫一道前往镇便民服务中心办理第二胎生育审批,因夫妻双均为农村户口,符合农村二胎生育政策,工作人员查验村委会出具的证明、户口本等材料后,现场答复她:“20个工作日后你就可以前来领取准生证了。

  “以前能够在4个月领证属于高效率,半年拿到证也属正常。”镇便民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现在海口市农村再生育审批权限已下放到镇里,经过村(居)公示到发证,只需20个工作日就可办结,群众也只需到村(居)委会提交申报材料就可坐等领证,非常方便。

  为进一步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提高行政效能,优化发展环境,推进城市转型发展,服务海口科学发展、绿色崛起,我市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大简政放权力度,让市民办事更方便、轻松、快捷,为企业提供一个公平、舒畅、便利的营商环境,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的红利。

  简政

  全省率先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

  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被称为行政审批的“灰色地带”。7月18日,我市在全省率先宣布,对原予以保留和搁置的42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部予以取消或调整实施方式。自此,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退出我市行政审批的舞台。

  我市从今年3月开始全面清理市级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不含垂直管理单位)。根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确定清理原则为:面向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一律取消;凡地方政府之间能够协商处理的,或者由地方政府管理更方便有效的,或者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要予以取消或下放;确因工作实际需要保留的,实施部门要报送市审改办审核,并报市政府批准后,统一调整为政府内部审批事项或公共服务事项;实施各部门要根据精简效能的原则,对政府内部审批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加强规范管理。要优化审批流程,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要明确审批的权限、范围、条件、程序、时限等,严格限制自由裁量权,并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切实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提高审批效率。

  从2013年3月开始,海口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严格按照《海口市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的部署和要求,组织全市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45个部门本着“没有法律依据的一律取消,能够转移的坚决转移,性质相同或相近的合并,近三年从未审批的暂停审批”的原则,对各部门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进行全面彻底的认真清理。

  通过规范清理标准、初次约谈、自行清理、整理核对、初步审核、集中确认、再次约谈等多个环节,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确定保留行政许可事项152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27项,搁置行政许可事项53项,搁置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15项,调整管理方式的行政审批事项39项,取消行政审批事项17项。

  据统计,海口市在新一轮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精简事项的结果是:行政审批服务事项由1019项缩减为306项,减少70%;行政许可事项由430项缩减为152项,减少65.7%;非行政许可事项由290项缩减为27项,减少90.7%。

  放权

  行政权项配置发挥最佳效益

  7月27日上午,在秀英区美俗路准备开一家本地菜馆的林先生,前往区政务中心办理餐饮服务许可证,当他在中心的食药监局递上申报资料后,由于资料齐全,仅一个多小时就拿到了证。“我没想到这么快就能现场拿到证,现在政府审批太给力了。”他惊喜地说道。

  林先生的点赞得益于去年11月我市将建设工程施工许可外房屋建设、餐饮服务许可、物业管理行政处罚权等35项行政权项下放到各区、各开发区,确保我市行政权项配置发挥最大效益。

  从去年4月下旬开始,经过多方调查摸底、组织收集整理、二次征求意见、相关部门协调、市长专题会议、政府常务会议审议等多个环节后,我市再次下放35项行政权项,其中行政审批服务事项30项,行政处罚事项1项,一般管理事项4项。

  这些行政权项大部与基层群众切身相关。为做好行政管理事项下放后的相关衔接和监管工作,我市要求各区及时采取措施,从机构、人员、经费等方面确保承接下放的行政管理事项到位,避免出现承接落空或不到位现象。市政府各部门不得再以备案、核准等名义,对已下放的行政管理事项进行变相审批。各区将完善区级服务平台,确保下放行政管理事项规范高效运行。市监察部门将加大过错责任追究力度,保障下放行政权项的顺利实施。

  近几年来,我市已实施多轮权项下放,分别于2007年下放54项,2008年下放11项,2012年下放34项,2013年下放27项,加上2014年下放的35项,8年间下放权项共计达161项。

  市政府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市全面开展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五砍”活动,对全市所有行政审批服务事项(不含垂直管理单位)进行新一轮清理和精简。经过各单位自行清理、整理汇总、向各单位征询意见、根据反馈意见修改补充、市法制局法核、市长召开调研座谈会、常务副市长召开专题会研究、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等8个环节,“五砍”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中。届时,将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审批中介事项、审批过程中的繁文缛节、企业登记注册和办事的关卡、不合法不合规不合理的收费等,做到审批再做减法,政府服务做加法。

  便民

  市民足不出户就能办审批

  不久前,家住南沙路的市民刘女士前往辖区海口市公安局龙华分局办证中心出入境窗口办理《大陆居民往来台湾通行证》,她只填写了一张《中国公民出入境证件申请表》,即可同时申办普通护照、往来港澳通行证和签注、往来台湾通行证和签注等三类出入境证件。这一切都受惠于我市公安部门推出的便民服务新举措。

  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同时为市和企业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政府服务,自2014年至今,我市先后三批次推出123项便民措施。这些便民措施涵盖了优化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限、下放审批权限、主动服务解决办证难问题、减免行政性收费等内容,对比全国其他28个省会城市,推出便民措施力度之大、措施之多、含金量之高,我市居省会城市之首。

  实现行政审批和服务的“网上受理、网上办理、网上反馈、网上监督”是便捷为民服务,提高行政审批效能的重要手段。我市在新一轮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推进行政审批服务受理、办理自动化、系统化、信息化,全力打造“网上行政服务中心”,率先在国内实现市、区、镇街三级所有事项网上申报,全面推行先审后验模式。

  我市网上服务大厅相比其他省市独具特色,一是网上申报全覆盖,二是实施先审后验模式,市级部门八成以上事项实施先审后验,区级部门、镇街所有事项全部实施先审后验。“不出家门办成事”现在变成现实,市民坐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带来的便利。

  近年来,我市加大对党政办公内网的投入,实现党政办公内网与互联网的安全无缝对接,多次对行政审批系统升级改造,采取多种措施推行网络办公和网上审批。目前,市、区所有职能部门、所有镇(街)、部分村(居)实现党政内网网上受理和审批服务,参与行政审批和服务的人员都在网上录入审批意见,市级所有部门实现互联网外网申报、受理,所有审批结果都在外网进行公布,服务对象可以方便在网上查询审批进展和结果,基本上实现各类行政审批服务的申请、办理、查询、咨询、投诉、管理、监督、统计、分析等功能在“网上行政服务中心”实现。

  监管

  提供公平舒畅的营商环境

  我市从“重审批轻监管”转变为“宽准入严监管”,由事前审批更多地转为事中事后监管,建立科学、公平、便民的监管机制和相关制度。从去年10月下旬开始,市审改办组织市环保局进行第一批监管清单试点工作,该局经过深入调研,依据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单位监管实际,列出第一批14项监管清单,为企业和市民提供一个公平、公正、舒畅、便利的营商环境。

  今年,我市先行先试,在全省率先启动“三项清单”的制定工作。为更好地开展我市“三项清单”制定,以市市政市容委、市规划局、市发改委、市国土局、市教育局、市卫生局、市水务局和市环保局等8家单位为试点,制定我市首批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海口综保区开展外资企业投资负面清单模式试点工作。明年将在今年先行先试的基础上,再向全市各相关单位推广制定“三项清单”。

  目前,各试点单位均已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正按方案时间节点要求制定“三项清单”。权力清单已完成了第二稿,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完成了第一稿,正由市编委办、市法制局和市商务局进行审核。下一步将由市编委办、市法制局和市商务局继续审核“三项清单”的修改稿,同时邀请专家进行评审,进行公示征询意见等,待报市政府审议通过后正式公布。

  针对参与行政审批服务中介机构普遍存在的“服务期限长、收费标准混乱、服务质量低下、缺乏行业自律、部分行业垄断、政府监管乏力”等问题,我市出台《海口市参与行政审批服务中介机构监管暂行办法》,从监管范围、准入机制、行为规范、收费标准、执业记录、违规处罚等方面对审批中介进行严格监管,解决参与行政审批中介机构出现的“中梗塞”问题。

  此外,为了确保我市行政审批制度的顺利实施,市效能办充分发挥电子监察系统视频监控功能,强化对窗口大厅人员的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制止、纠正窗口工作人员作风纪律松散、服务态度恶劣、服务水平低下等不良行为,督促窗口工作人员热情服务市民,自觉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市效能办充分发挥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的即时监控功能,实施对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办理的过程监控。督促参与审批服务人员按时按质办理相关事项,推进审批服务事项办理提速提效。

  海口一家房地产公司的负责人陈先生说,以前市民办事四处跑腿层层审批,现在政府审批更加便民亲民,这是政府转变作风的具体体现。

  (海口晚报7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