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玉沙村:“城市伤疤”变“商贸中心”

23.09.2014  13:08

2006年,改造前的玉沙村拥挤杂乱。海南日报记者 张茂 摄
2014年,改造后的玉沙村气象一新。海南日报记者 张茂 摄

  初秋时节,海口的天气依然有些热,可是坐在黄景良老人位于海口京华城15楼的公寓中,只觉微风徐徐、清凉阵阵。站在阳台外,近看京华城,车水马龙;远看万绿园、海口湾、世纪大桥,心旷神怡。

  9月22日下午时分,黄阿公沏一杯清茶,不时品上一口,和记者聊起了往事。

  黄阿公今年73岁,亲历了几十年来村中的每一件大事,见证了玉沙村从一个几百人的海边小渔村发展到一个容纳上万人的城中村,再经过棚改发展成一个现代化商贸中心的全过程。而他自己的住房也从解放前的茅草房到砖瓦房,再到如今的高楼公寓。随着住的房子一栋比一栋高,面积一间比一间大,老人的视野也越来越宽阔,往日的艰辛在他看来更增添了今日的幸福感。

  他还记得自己八九岁时,一支解放军队伍在玉沙村北面沙滩成功登陆,并在村里的玉沙庙里住了好几天。“解放军战士唱歌时,我们这些学生也跟着唱。”几十年前的往事,黄阿公回忆起来,仍历历在目。那时,他家几口人都挤在一间矮小的茅草屋里,刮风下雨时胆战心惊,“村民们靠打渔、种田,勉强糊口”。

  海南建省后,海口的城市规模迅速扩大,慢慢地,原本偏远的玉沙村变成了最大的城中村。处处是乱搭乱建,电线密如蛛网。狭窄的小巷猪、鸡、鸭满地跑,地上更是污水横流,脏乱不堪。玉沙村毗邻国贸和万绿园,周边集结了众多高档住宅、写字楼及商业配套设施。此时的玉沙村成为了市民眼中的城市“伤疤”。

  2007年,海口市毅然启动玉沙村改造,原来各种破旧的民宅,被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取而代之。黄阿公家原本低矮破陋的砖瓦房,换来了6套崭新的公寓房,加起来有560多平方米。更让他欣喜的是,他和4个儿女一起分到了12间18平方米的铺面。

  黄阿公欣喜地拉着记者来到阳台上,指着京华城1-3楼的铺面说:“我家这些铺面现在每个月租金加起来有10000多元,是原来老房子租金的2倍多!

  如今,京华城很洋气:1到3层是商铺,总面积达6万平方米。走在大楼周围,商业气息扑面而来。超市、餐饮、奢侈品店、数码城……这里已成黄金宝地。当初黄阿公以每平方米1250元的价格分得的楼房,目前市场价每平方米上万元。

  记者看到,老俩口现在居住的这套80平方米的公寓房,明亮大气,现代家具一应俱全。原来老房子,一家10口人住在一起,而现在各自都有了独立空间,但又都住在同一楼层,方便彼此照应。黄阿公的生活方式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如今他进房先换拖鞋;饭后,时常会邀朋友到小区的空中花园散步;垃圾也不再乱丢,装袋后扔到楼下垃圾桶里。

  黄阿公说,如今,他彻底告别了城中村的脏乱差,下雨天也不用再担心房子被泡,出门不用担心家中财物被偷,也不用担心小孩的教育问题。“我6个孙子孙女,上学成绩都很好,最大的孙子已经考上四川的大学了!”黄阿公爽朗地笑了起来。(记者 单憬岗 特约记者 陈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