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渔业如何破浪前行 休闲渔业将成新时尚

05.04.2016  10:07

  记者罗津 见习记者蔡佳栩

  清明时节,正是草木繁茂、踏青出游的好日子。在美兰区演丰镇塔市村委会新溪角却是另一番忙碌的景象——数十条渔船来回穿梭在这片海域,渔民或出海打渔,或前往养殖网箱给鱼儿投饵。“这里过去比现在热闹多了。”回忆起新溪角过去的繁华,养殖户吉庆云摇着头说。

  “不仅是这里没有过去繁华,近几年来,我市的渔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难题。”市海洋和渔业局渔业生产处负责人说。

  那么,究竟我市渔业发展面临着怎样的困境,又当如何破解?连日来,记者采访了渔业部门和渔业专家,走访渔村、渔民、渔业生产和加工企业,共同探索海口渔业发展之路。

  渔业发展几多磨难

  海口是个滨海城市,自古以来就有大量从事渔业生产的渔民,主要分为捕捞业和养殖业。然而近年来,不论是捕捞还是养殖都面临着难题。

  过度捕捞致渔业资源渐枯竭

  “经常看见渔民出海一天,回来的时候只有几条小鱼。”经常出海巡查执法的市海洋和渔业监察支队支队长冯所军叹着气告诉记者:“以前出海,经常能看见渔民捕到大鱼,出去一天好的时候能赚上千元。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山大学水生经济动物研究所所长林浩然说:“这么多年来,琼州海峡两岸的渔民一直在过度地捕捞,现在海峡的渔业资源渐渐枯竭了。

  近年来,海口采取了许多控制捕捞强度、保护渔业资源的措施,但非法建造涉渔“三无”船舶的现象仍时有发生,捕捞强度并未得到根本控制。“先进的捕捞技术更是加剧渔业资源衰减。为了多打鱼,渔民大量使用定置网,定置网俗称‘迷魂阵’又名‘绝户网’,鱼儿进去就很难出来。这种竭泽而渔的作业方式,让鱼虾‘断子绝孙’,更无从谈起可持续发展。”市海洋和渔业监察支队负责人说:“一些传统的作业方式,看着都令人触目惊心。特别是电捕,一艘电鱼船在海上一过,所过之处的鱼全都死绝。这种违法的行为我们一直是严厉打击的,但是还有渔民铤而走险。

  不仅是过度捕捞,人类在海洋活动的日益频繁也导致渔业资源的减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可以共存共荣,但是如果没平衡好两者间的关系,就容易产生矛盾。在海南的一些近海岸,不少鱼虾生长繁殖和水生野生动物栖息场所就被很多偷挖海砂的违法分子破坏。”从事多年海洋保护的国家海洋局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研究所原主任罗九如告诉记者。

  这几年,国家为保护近海渔业资源,在政策导向上控制近海捕捞,并鼓励淘汰小旧渔船。“国家有‘双控’指标,所谓‘双控’指的是控制渔船的数量和控制渔船的总功率。”市海洋和渔业局渔业生产处负责人告诉记者。

  城镇化、生态保护压缩养殖空间

  2013年,全市有渔业镇街12个、渔村119个、渔业人口33012人;2015年,全市有渔业镇街6个、渔村92个、渔业人口30888人。“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让很多渔民上岸转行。像秀英区长流镇镇海村和新海村就转产转业。”市海洋和渔业局渔业发展和质量监管处负责人说。

  “过去,在城乡结合处有很多鱼塘,渔民粗放式的养殖方式,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的,但随着我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鱼塘被取缔。”冯所军说:“加上前年‘威马逊’和‘海鸥’来袭,很多渔民损失惨重,不少渔民转行。

  “过去十几年,我国的淡水养殖业都在世界前列,占了世界的70%左右。但是我们国家的渔业养殖大都是粗放型的,占地多、污染大,远不如日本、美国、挪威等国的现代化养殖。”林浩然说。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我市设立了很多养殖禁区。“政府部门鼓励退塘还林,三江农场和演丰镇那边,这几年有2000多亩的鱼塘改种上了树林。”市海洋和渔业局渔业生产处负责人介绍。2010年我国出台《海岛法》,海口所有海岛上的鱼塘都被取缔了。

  一些在近海养殖业的空间也被挤压。“为了保护海洋环境,政府部门开展了海岸带的整治工作,关停了沿海的一些水产养殖场。”罗九如告诉记者。

  据了解,去年下半年,省政府对全省12个沿海市县、1823公里海岸线开展海岸带保护与开发专项检查和全面整改工作,并将海岸带200米范围纳入“多规合一”生态保护红线进行严格管控,启动《海南经济特区海岸带保护与开发管理规定》修订以及新一轮海岸线修测工作。

  渔业发展路在何方

  面对困境,渔业主管部门和渔民应该怎么做,如何面对现状、如何迎对未来?渔业专家对此深入剖析——

  远海捕捞前景好

  “近海渔业资源已然很少,完全可以造大船,去远海捕捞。”对于捕捞业的发展林浩然说。

  “我们很早就有这些的想法,把渔民的小船集中起来造大船,成立渔业合作社。然后组成船队,上北部湾、西沙,甚至远海作业。”冯所军向记者介绍:“在文昌、琼海等地就有渔民组建船队上远海捕鱼,这样效益会高很多。

  但是这个想法一直难以实施。“海口以家庭小船近海捕捞为主,叫渔民去远海捕鱼,很多渔民是不愿意的。”谈到渔民的想法,冯所军说:“而且造大船需要很多资金,很多渔民没有那么多钱。

  “希望政府能鼓励支持组建远海捕捞船队,在财政上支持建设大型渔业补给船,解决渔船收购鱼货等销售问题。”林浩然说,同时,加强海口渔港和水产品交易市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作为远海渔船避风、补给和渔货交易基地。

  集约化养殖出效益

  在美兰区演丰镇美兰村,宏丰实业(海南)有限公司在这里建起了全省最大的鳗鱼养殖基地。

  “我们基地有96口池塘,每口池塘大约1亩,产量可达8至10吨。”该基地负责人钟兴光告诉记者,为了增加附加值,该公司今年将建起年产鳗鱼饲料10000吨的生产车间,建起年产烤鳗3000吨的烤鳗生产线、年产冻鳗3000吨的冷藏库,形成产业链。

  “现在养殖地域受限、面积也大幅减少,集约化、工厂化的生产是适应新环境的需求,养殖户的收入也将大大的提升。”市海洋和渔业局渔业生产处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家公司的经验很值得海口的养殖户学习,而且随着集约化的养殖的成功,可以带动周边农户的发展。

  深水网箱养殖成主流

  海南发展深水网箱养殖条件十分优越,产业发展迅猛。“当前,深水网箱主要分布在临高、陵水、儋州、澄迈等市县,其中临高县后水湾养殖基地已成为全国乃至亚洲最大的深水网箱养殖基地。”林浩然告诉记者:“海口的深水网箱养殖业很少,可以在这方面多做一些努力。

  市海洋和渔业局负责人介绍,现在黑龙江、吉林、北京等地市场都非常认可海南深水网箱养殖的金鲳鱼等产品,市场需求旺盛、供不应求。

  海南深水网箱养殖技术方面已较成熟。2月16日,我省的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南海深水区高值鱼类大型网箱健康养殖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通过验收。该项目开展南海深水区大型网箱研制,装配自动化技术体系,集成高效健康养殖技术,构建养殖环境最佳容纳量数据模型并评估适宜养殖容量。

  休闲渔业将成新时尚

  热衷于海洋环保的罗九如介绍,休闲渔业就是利用渔村设备、渔村空间、渔业生产的场地等资源,经过规划设计,以发挥渔业与渔村休闲旅游功能,增进国人对渔村与渔业的体验,提升旅游品质,同时提高渔民收益,促进渔村发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一部分人就有了出海垂钓的需求,该行业很有前景。”冯所军说,海口休闲旅游资源很丰富,要充分发挥湖泊和精养鱼池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优势,建立起适应不同消费层次、不同类型的休闲渔业项目。

  市海洋和渔业局渔业生产处负责人告诉记者,休闲渔业内容丰富,相关联的产业多。要大力发展渔具、饲料、鱼药、水族器材等相关产业,更重要的是发展观赏鱼和观赏水生植物这两个产业,同时还可以开发研究具有渔业文化特色的产品。

  打造海洋牧场召回鱼群

  “我们规划建设北部湾海洋牧场和东海岸海洋牧场,还计划利用废船打造人工渔礁。”市海洋和渔业局负责人说,改善海洋环境,营造动、植物良好的环境,为鱼类等游动生物提供繁殖、生长发育、索饵等的生息场所。

  不仅是人工渔礁,我省还将建起海洋牧场。《海南省海洋牧场建设规划(2013~2020)》规划中就提出,海南省8年内将在适当海域投放100万空方的人工鱼礁(平均每个鱼礁约1.5空方),开展人工渔业增殖放流活动,发展休闲渔业。

  据了解,我省海洋牧场建设区域将以“一区二极多点开发”为重点,通过投放人工鱼礁、规模化增殖大型海藻、底播增殖经济贝类,创建管理模式,获取海洋牧场养殖水域养殖容量等各项技术指标,研究探索海洋牧场建设模式。

  增殖放流为海域添活力

  面对日益枯竭的渔业资源,海口也是积极行动,每年投入大量的资金增殖放流。“去年8月21日和9月11日,我市在镇海渔港附近海域投放了紫红笛鲷鱼苗33万尾、青石斑鱼苗13万尾、红鳍笛鲷鱼苗33万尾。”冯所军告诉记者:“今年休渔期将开展增殖放流工作,相信这些鱼儿长大后,眼前这片海域又将活起来。

  “未来我们还将继续严打在休渔期期间入海捕鱼的违规行为,同时,我们也将培训和引导渔民,让他们真正认识到休渔期的重要性。”市海洋和渔业监察支队负责人介绍,我市在去年休渔期查处违规渔船200艘,罚款5.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