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新的用餐形式日渐流行
海南日报记者 习霁鸿
5月6日晚上7时30分许,海口市民徐迈和几位朋友正在海口市京华城的顺拾蒸海鲜蒸汽料理为一位即将返沪工作的好友饯行。“离开海南的最后一顿肯定要吃海鲜,选择这家店是因为这里由服务员进行分餐,更加卫生。”徐迈告诉海南日报记者。
记者注意到,受疫情影响,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就餐时更加注重卫生情况,公筷母勺是基本要求,而分餐制、一人食等形式也受到许多人的青睐。
分餐不分爱
“服务员,我们的芒果螺到时间了。”晚上8时许,徐迈朝一位服务员挥挥手。记者看到,服务员快步来到徐迈等人的餐桌前,将蒸好的芒果螺夹起来,分到每一位客人碗里。
徐迈称,自己过去并不注重公筷、分餐这些用餐形式,“聚餐嘛,本身就是图个热闹。”然而,这一次的疫情彻底改变了她的想法。自从恢复外出就餐后,她都会主动采取分餐形式或使用公筷。
“分餐不分爱嘛。”徐迈的朋友们对于这种聚餐方式也很满意:“既不影响我们聊天,又不需要我们动手,每一道菜都是由服务员帮我们分好,避免了我们接触到他人唾液的风险。”
离开顺拾蒸,记者在海口市滨海大道上的老牌酒楼满福隆也看到部分菜品被分装在多个碗里。“我们店内目前主要对贵重菜品和炖盅一类采取分餐制。”满福隆酒楼负责人王友胜介绍,“这类菜品,我们会在厨房就提早为每位客人分配好后再端上桌。”
在海口N次方公园商场,汉拿山韩式烤肉店(以下简称汉拿山)的服务员正在为客人烤肉,烤好的肉会被分到几个公盘里。“我们目前难以做到全部菜品都进行分餐,但例如冷面这样的主食类菜品,如果客人希望分食,我们会根据客人数量进行分装。”该店经理陈小源表示。
采访时,记者看到在汉拿山和同学聚餐的市民吴思雨正准备打包剩菜。她告诉记者,自己历来倡导节约,但如果聚餐时没有使用公筷或分餐,“剩菜再多、价格再贵,我都不愿意打包。但如果大家都是各吃各的或者用公筷,菜没被污染,我们都会打包回家,减少浪费。”
“一人食”受欢迎
近期,“一人食”作为分餐制的一种重要形式,越来越受消费者欢迎。根据美团今年发布的数据显示,疫情期间“一人食”餐饮日均销量上涨明显,3月上旬日均销量比上月同期上涨252.1%,比餐饮行业整体日均销量同期的涨幅高152%。
张行乙是广西人,趁着“五一”假期带全家来海南游玩,5日上午赏完了三角梅,中午便在海口市琼山区红旗镇边洋村三角梅共享农庄吃海南特色的公道餐。记者看到,张行乙面前的竹簸箕里有三荤两素一饭一水果。“刚好能吃饱,又能避免吃撑。”张行乙说,旅途中,面对异乡美食,游客很容易大吃特吃,无意之中就多摄入了不少热量,“但如果每人就只有这么一盘,所有的东西都是定量的,我们也就能够直观地看到自己的摄入量,避免摄入超标,吃得更加健康。”
5月6日晚上,记者看到,与汉拿山位于商场同一层的呷哺呷哺几乎满座。这家全国连锁的火锅店品牌的特色之一,就是一人食的小火锅。
“比起围炉式的传统火锅,这种小火锅安全又卫生。”“一人一锅,不用吃口水锅。”正在店内就餐的海口市民陈鹏飞、方睿这样评价道。
分餐制仍需时日
然而,记者在走访中发现,相较于疫情后公筷母勺的流行,实行分餐制的餐饮店则非常有限。在海南省酒店与餐饮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刚的印象中,目前除了西餐厅外,海南几乎没有全天候实行分餐制的企业。
从消费者的角度而言,分餐制与中国人合餐、同食的饮食习惯相悖,尤其是家庭聚餐中,分餐制形式难以被接受。复工营业以来,呷哺呷哺店负责人明显感受到其中的差别:“进我们店里消费的群体当中,家庭和非家庭的比例大约是3:7,可见家庭聚餐更倾向于传统的大锅。”
从餐饮企业的角度而言,中餐中有很多整鸡整鱼的菜品,实行分餐既破坏品相、又影响口感。“例如水煮鱼、酸菜鱼、巴沙鱼等经切片处理后的菜品尚且可以实行分餐,但对于清蒸石斑鱼、松鼠鳜鱼这一类以整条鱼呈现的菜品,还需要探索分餐后如何保留菜品的口味与品相。”陈刚说道。
与此同时,分餐制对餐饮企业的服务标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实行起来既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又会提高消费者的消费金额。王友胜解释道:“每道菜都实行分餐的话,餐饮企业的人力成本、餐具成本和洗涤成本都会相应增加;而对于消费者来说,分餐则会要求更多的菜量。例如几个人吃一条鱼,合餐的话,点一两斤的鱼就够了,但如果要分餐的话,几个人分一条一两斤的鱼,每个人只能分到一点,为此,消费者只能增加菜的总量,这就会让消费者掏更多的钱。”
“或许,对于一些必须以整体呈现的菜品,餐饮店做完之后可以先端上桌,让客人一饱眼福,再撤下去分餐,让客人安心吃饭。”针对餐饮企业的顾虑,徐迈这样说道,“为了健康,对于多出来的费用,我愿意承担。”
(海南日报海口5月7日讯)
编辑:叶霖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