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教育投入,多了还是少了?

28.06.2016  21:40

  海口的义务教育怎么这么难?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且听海口的教育部门叫叫苦,吐吐槽:有报道说,随着海口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不少外来海口城区务工或居住的人员和村镇学生为追求优质教育,不断涌入城区,非海口户籍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人数逐年增加。据了解,2014年,海口市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随迁人员子女有83685人,非海口户籍学生数约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32.5%,2015年和2016年分别占总数的33.3%和33.64%。非本地户籍学生的增加,给招生工作带来相当大的压力,2015年和2016年的报名人数就超出计划4608人和5252人。

  以上数据表明,海口市义务教育阶段的每3个学生中,就有一个不是海口户籍。于是乎,海口市教育局不得不让教师白天上课,放学后变侦探,力保有限的教育资源,优先给海口户籍的孩子。如此看来,海口确实在办全省的教育,此举果真是不得已的。

  有人抬杠,说这些孩子只要昨天晚上不是住在南大桥下,无论是买房子还是租房子,海口市都有提供教育的义务,海口岂止是办全省教育,海口卖的还是全省乃至全国的房子。

  办教育是要投钱的。报道还说,海口市对教育的投入稳步增长。“十二五”期间,海口每年教育总投入约占全市公共财政支出的17%,中小学教育经费累计投入129亿元,年均投入约25.8亿元,用于新建、改扩建西湖学校、五源河学校、美苑校园等九所学校,增加学位19190个。

  看绝对数字,这每年约26亿元的投入何谓大了。不过,早在1993年,中国政府发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首次提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支出“在20世纪末”占GDP的比例应该达到4%的目标。2015年海口的GDP是1161亿元,按照这个比例,海口的教育投入应该是46亿元,海口现在也只达到应该做到的这个比例的一半多一点。

  钱不够不要紧,是雪中送炭还是锦上添花?据报道,目前,海口正紧张地进行着“10+2”项目。改扩建10所学校,总投资约22.5亿元,总建设面积约72000平方米,通过改扩建琼山区第五小学、琼山区第二小学(红星校区)、琼山区第一小学、琼山区第九小学、海瑞学校、市第三十一小学、灵山中心小学、海景中学、市第九中学分校、市第二十八小学等10个学校,和新建2个由海航集团建设的民办学校,以增加更多学位,缓解学位紧张压力。看了这目录,似乎还是好钢用在刀刃上的。

  真正的亮点在于,历史的欠账慢慢还,关键是不能再欠账。现在海口设定三条规划基本原则:“拆一补一、一大于一”、“原规划中有学校建设内容但尚未落地的,要按规划执行”、“原规划中没有学校建设内容,但棚改后人口达到一定规模的,要按相关标准配建学校”。

  海口办教育,重点在投入,看来,教育完全满足需要,消灭学区房,义务教育不再难,海口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矢弓)

编辑:凌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