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民如何看待“双创” ?他们都是这样说滴(图)

14.10.2015  16:22

      原标题:海口市民说“双创”故事:我眼中的海口变化

      海口举全市之力开展“双创”已经过去两个多月,在此期间,海口各个方面发生了一系列“看得见的变化”。“双创”和海口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生活在这个城市中的普通人怎么看“双创”?他们有怎么样的“双创”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山高村转运站的王亚霞正在工作中

      环卫工人:“工作劲头足,环境更舒心”

      42岁的王亚霞是海口市琼山区山高垃圾转运站的一名普通员工,每天早上6点她便开始工作。她要维护转运站的清洁,并帮助将每天从附近各地送来的垃圾收入垃圾压缩箱,垃圾箱填满以后,她便联系转运吊车将垃圾回收到海口市垃圾处理厂进行统一处理。

      “这个转运站每天都能处理12吨左右的垃圾,‘双创’以前,有时会出现垃圾转运不及时的现象,转运站里味道很重,现在,大家的工作劲头都很足,采取24小时轮班的方式,早早就把垃圾处理了,平时几乎都没有味道了。”王亚霞一边将垃圾压缩箱的阀门关闭,一边对记者说。

      修缮一新的山高村口报刊亭

      报刊亭店主:“修缮报刊亭,游客称赞多”

      “‘双创’以后,占道经营的小摊贩没有了,我这个报刊亭也卖一些槟榔、饮料,生意比以前好了很多。”47岁的梁少军说,他是山高村口报刊亭的店主,10年前,他和妻子一起向邮政部门承包了这个报刊亭,“双创”工作开展以后,他便修缮了报刊亭,并和政府签订了“门前三包”协议。

      梁少军表示,报刊亭作为这个城市的窗口,外地的游客会在这买报纸、买地图,也会和他交流,环境改善了,有好多游客都说又干净又整齐,这让他觉得很自豪。

      曾宏平饺子店的分类餐具保洁柜

      饺子店老板:“洗涤也分类,食客更放心”

      2005年,曾宏平从福建搬到了海口,在这里开了一家饺子店,“双创”以后,他把店面改造了一番,将洗菜池、洗肉池、洗碗池分别隔开,并挂上了牌子,以免忘记,店内也舒适整洁了很多。

      “海南的客人喜欢在露天的地方吃饭,以前老是叫我们把桌椅搬出去,我们店里只有我和我老婆两个人,每天搬出搬进真的很累。现在好了,‘双创’以后,客人再也不要求我们搬出去了,我们把厨房和用餐的地方用玻璃隔开,客人可以直接看到我们炒菜的过程,在店里面吃也很放心。”曾宏平说。

      出租车司机:“交通隐患少,开车更轻松”

      36岁的袁昌国是海口市的一名出租车司机,他每天奔走在海口的大街小巷。“‘双创’以前,电动车特别多,有的时候在路上,害怕突然从路口窜出一个,都不敢开太快,畏手畏脚的,现在就放心多了,随意乱走的电动车少了很多,交通隐患也少了,我开了11年出租车了,最近开车特别轻松。”袁昌国说。

      袁昌国继续说到,“双创”工作开展以来,由于海口市交通运输和港航管理局对海口交通的管理,还有从外地过来“抢生意”的出租车减少了,客流量增多了,每月收入提高了大概1000元,生活压力也减轻了不少。

      菜市场摊主:“菜场有摊位,生活更稳定”

      “现在我们都有自己固定的摊位,再也不用担心城管了,客源也多了很多。”符翠萍在金花村菜市场卖菜。三个月之前,她挑着菜担子走街串巷,每天累得腰酸背痛,收入也不太稳定,“双创”以后,她在菜市场里分到了一个位置,生活渐渐稳定下来。

      “以前都是要到很远的菜场挑菜,再坐公交车回来,现在每天有车送菜过来,我早上起来直接去接收就可以了,确实方便了很多。”符翠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