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海口市委构筑精准创业服务体系 提供精准辅导和贴心服务 创客“导师”为草根青年奉上“好声音”
■ 本报记者 叶媛媛
“过去山柚油榨油最远也就卖到镇里,一年挣不了几个钱。没想到,今年我注册了商标品牌,改进了产品包装,一推出就卖掉了1500多瓶,真的太感谢这些老师了。”提起自己这段创业经历,27岁的海口青年创业者王秀娃笑着说道。在共青团海口市委创业导师团队的帮助下,王秀娃原来只有两三人的家庭小作坊,如今变成了拥有20多人的小公司,营销额也在逐月增长。
为了让“秀娃”们能够在创业路上走得更远更好,近年来,共青团海口市委在海口市委、市政府和团省委的指导下,紧密结合青年需求,主动整合各方资源,扎实推进青年创业服务体系建设,让青年们的创业梦想得以绽放。
强化技能
提高青年创业竞争力
尽管工作很忙,但每个周六早上,谢虬鑫都会早早地赶到位于三叶东路的青年电商创客空间参加免费电商培训,这是由共青团海口市委成立的一个青年创业服务组织。在谢虬鑫看来,这样的培训可遇而不可求。
“90后”谢虬鑫2011年就开始到海口创业,几年打拼下来,他已经成为业内小有名气的海南粉生产厂商。就在前两个月,他的团队还研制出了一款类似方便面的“即食海南粉”,获得市场的好评。
有收获,也会遇到坎坷,“事业虽然做大了,产品也很好,但销量一直上不去”,这个问题一直让谢虬鑫很困扰。在创客空间导师的帮助下,谢虬鑫决定将产品迅速上架淘宝平台。
让谢虬鑫没想到的是,这几个月,他的小铺收入都很可观,光是11月,销售金额就超过了14万元,相较他初期开店时的8000元翻了好几番。
对症下药
打通创业服务“最后一公里”
得到帮助的还有海口小伙吴淑政。
吴淑政的鹌鹑养殖项目位于海口市琼山区旧州镇,过去,小伙子都是在家等着商贩来收购,虽然渠道相对稳定,但这生意却总也火不起来。“如果再延用传统销售渠道,我们很难出头。”想起创业当初的难题,吴淑政都会挠头。
转机出现了。吴淑政经过朋友介绍加入了海口市青年创业就业促进会。在这个由共青团海口市委成立的组织里,优秀的创业孵化团队从市场研究、经营模式、技能培训、资源对接等方面对他进行了指导。在这里,吴淑政第一次系统地学习“渠道”和“市场”。
不仅如此,吴淑政还在大家的鼓励下,第一次开始接触起电商。通过线上、线下多种销售渠道的带动,吴淑政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原来的家庭作坊,也发展成了现在存栏量超过5万只的中等规模养殖。吴淑政乐呵呵地说,“我的养殖场年产值已经达到300万元咯”。
精准嫁接
呵护初创企业成长
11月21日下午,秀英区福隆广场“岛尚果”水果店内,各色时令水果色彩缤纷、码放整齐,不时有市民前来挑选采购。而在位于椰海大道的“岛尚果”分拣中心,一箱箱本地热带水果即将通过航空发往上海、山东等地。
“岛尚果”市场经理吴妹向记者介绍,得益于共青团海口市委的牵线搭桥,他们获得了多次项目展销、资源对接和辅导培训的机会,并且在争取小额贷款、入驻孵化基地等方面获得了扶持。短短一年时间,“岛尚果”仅在电商平台上的销售额就达500万元。
海口市青年创业就业促进会秘书长吴坤仲告诉记者,对创业者单单有基本技能培训和政策资金帮扶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有人能够随时随地为他们提供精准辅导和贴心服务,做到望闻问切、对症下药。”
“也希望全社会都能关注、关心和支持青年创业,让草根青年的打拼之路不再孤单。”共青团海口市委青工部部长吴菲菲说。(本报海口11月21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