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外来菜农生存状况:蜗居窝棚 年收入仅四万元

06.12.2014  00:04

  一菜农的窝棚。陈卫东 摄

  海口滨江西路南渡江边一菜农的厨房,灶台的四周都是易燃物。

  木棍、木板、帆布、铁皮能遮风挡雨就是家;潮湿、易燃、凌乱、拥挤再不堪也是栖身处;只为守着租来的菜地日夜劳作不谈什么奢望;只求吃下的苦能在老家盖幢房盼能落叶归根

  12月1日凌晨4时许,许多市民还在睡梦中,海口琼山区凤翔街道五岳管区尚道村附近的菜农们,却早已在地头开始了一天的劳作。就在这时,一场大火将广西菜农陆安胜原本辛苦却又平静的生活打碎,大火将这个家的全部财产烧毁,也吞噬了他两个孩子年幼的生命。

  这一场大火,也让外地菜农这个群体引起人们的关注。在海口市郊的许多田地里,都有他们的身影,来自广西、湖南、四川等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自己租种的菜地旁,都会搭建起简易的窝棚,这也就是他们在海南的“家”。近日,南国都市报记者走进外地菜农老莫的家中,走近他们不一样的生活。

   日子

   一家人蜗居简易窝棚 起早贪黑围着菜地打转

  在海口众多的外地菜农中,提起他们时,最先让人想到的就是菜地旁的一间间窝棚。在海口椰海大道丁村菜地旁的一个斜坡处,就有这样的两间窝棚。

  这两间窝棚面积约有十来个平方米,就用木棍、木板、帆布搭建起来。其中的一间是老莫夫妻住的,另一间是他妹夫的。他家的窝棚隔成了“两房一厅”,两个窄小的房间只能容下一张木板搭成的床,零散地挂着衣服和堆放着一些用品。他俩夫妻住其中的一间,另一间以前是给孩子住的,但现在子女都不在身边了。

  窝棚里没有铺水泥,只是将泥土夯实了,雨天就会很潮湿。“客厅”也是一样乱,地面上丢着几个矮板凳,角落处有一张桌子,就是主要家具了。桌子旁边是一台小电视,这是他们家唯一的大家电。他妹夫家也差不了多少。

  3日11时,记者来到这里时,老莫的妻子黄女士正在挨着窝棚搭的“厨房”内准备午饭,得知记者过来采访,黄女士叫了几声,老莫才从床上爬起来。这个点对他来说是“早起”了。

  老莫在丁村租了三亩多的地,主要种西洋菜。谈到这,老莫很感谢南国都市报,去年有企业在菜地周边倾倒水泥浆,造成水质污染,“如果没有你们报道,我们这可能都不能种菜了。”

  由于三亩多地“赚不到钱”,老莫在去年又在苍东村租了三亩地,但这样一来,就得两地奔波忙碌。一般吃完午饭后一点多,他就得骑上二十分钟的三轮车去苍东村的地里干活,那边地主要种的是空心菜。

  “一天休息不了几个小时。”老莫称,白天种菜,晚上八九点后就得收菜,两个菜地轮流收,还要把菜捆成一把一把,一个晚上要绑200多把,四百多斤重的蔬菜,得一直忙到凌晨三四点。菜收好后,妻子可以回家休息一会,可老莫还要骑着三轮车,赶着送菜到府城的批发市场,生意好的话,早上六七点就可以卖完。之后,他才可以回家休息,睡到中午。

  这样日复一日的辛苦生活,老莫已经习惯,“我们种菜的就这样。”老莫夫妻俩的情况,是众多在海口的外地菜农的一个缩影。

  [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