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四重奏”创新治理美舍河

16.02.2017  22:32

  ■ 海南日报记者 计思佳 叶媛媛  实习生 钟圆圆

  全长16公里的美舍河是纵贯海口南北的主要河流,也被称为府城地区的母亲河。然而,底泥沉积、河流浑浊、鱼类死亡……多年来,虽经过多次治理,美舍河的水质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日前,海口以美舍河为示范点开启31个水体治理,并确定要在3月中旬取得明显成效。此次治理,创新性采用“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景观提升”的方式,达到美舍河的长治久安。

  三大原因造成治水反复

  美舍河污水从何而来?在海口日前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水务分院资源能源所副所长王晨分析说,在美舍河的上游,污染主要来自农业、养殖业排放造成的面源污染,以及管网建设不完善造成污水直排。在中下游,主要是因为渗漏水量大,管道满流,污水直排入河,初期雨水污染,以及底泥、垃圾等内源污染。

  此外,凤翔公园以北地区河道河床硬质,出现了“三面光”(两侧硬质护岸、河床硬化)现象,这也导致了河水自净能力急剧下降。

  但相关部门多次对美舍河进行治理,为何治标不治本?

  王晨分析原因有三点:以前进行的是末端截污,截住了少部分污水,但没有根本解决排水管道结构性缺陷和排水口不完善问题,下雨的时候仍是雨污混流;硬化河道虽然减少了两岸泥沙的入河量,但没有根本解决由污水、雨水带来的底泥污染问题,还破坏了河道水生态;河床硬质也带了底泥淤积,过去不定期清淤,但没阻止淤泥的不断形成。

  “四重奏”实现长治久安

  如何实现美舍河的长治久安?中规院以及相关设计院提出要采取“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景观提升”“四重奏”的方式,在治理技术以及治理模式上都进行了创新和突破。

  中规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治理中,除了对美舍河进行末端截污,还分流域进行管网疏通修复,解决雨污混流问题;另外,治理中确立了国兴大道美舍河段、长堤路上游500米段、白龙南至东风桥、凤翔公园及高铁绿化等5生态修复示范段,目前已全部开工。让自然做功,通过生态修复的方式提高河水的自净能力。

  在治理模式方面,此次创新采用了“PPP(公私合营)+EPC(总承包)+跟踪审计+全程监管”模式。和PPP公司签署15年的运营协议,按效付费,中间一旦出现反复由PPP公司负责,保障水环境治理效果持久。

  31个水体治理明确时间表

  据美舍河治理PPP企业桑德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过去凤翔公园所处位置的垃圾和污水也是美舍河的污染源之一。现在凤翔公园要打造成湿地公园,公园沿河而设,凤翔公园的建设也有利于美舍河治理工作的完成。

  据了解,美舍河自2016年6月水环境治理工程动工以来,已完成沿线26个排污口的截污,铺设截污管道长6.8千米,清理淤泥29万立方米,其余47个排污口的截流工作也正在开展。

  另外,海口也对31个水体治理制定了明确的时间节点目标,2016年12月底前通过清淤疏浚、截污控源的工程措施,快速改善水质;2017年12月底前通过改造排水管网、建污水处理设施、实施水体生态修复等,实现水体达到V类水标准;2020年12月底实施雨污分流PPP工程,实现长效管理。

编辑:王晓东